七旬书画家自创“石头记” 石头写书法记事
篆书写成的50米长卷
这是纪念父母的亲情石
每天都摆弄一下沧江石阵图
见过用石头来创作的书法家吗?家住景洪市东风农场,如今已73岁的刁光明老人花了10年的时间,利用从离家60多公里的澜沧江中捡回来的石头创作出数百幅石头书法,更利用石头书法组合摆成令人叹为观止的《沧江石阵图》。老人将其拍成照片放在个人的网页上,受到了书法爱好者的热捧。
印象
散发着书香的小院
由景洪驱车50余公里到达位于勐龙镇的东风农场场部,沿着幽静的小巷走进一个小院时,记者立刻就被小院中每个房间都挂满满的书法作品所吸引。Cdn-www.2586.wANG而在小院主人刁光明老人约20平方米的客厅里,最为抢眼的莫过于右边墙面靠立着的巨型石柜,里面摆满了各种形态组合的石阵图,经过主人精心的组合和布阵,用刀或毛笔把篆书文字刻写到石头上,先组合成一座座精美的石头书法组合,然后又将50个石头组合摆成了一个让人称奇的《沧江石阵图》。
“谱写蹉跎人生路,几度沧江石上书,我识石头真君子,腑首痴吟石阵图。”刁光明说,这正是他感悟创作的心迹旅程。
在2003年退休前,由于担任着农场工会主席而经常有机会到位于景洪澜沧江畔的西双版纳州委党校去学习,每当晚饭后散步到澜沧江边时,看到江滩上有着很多造型精美的各种石头,出于喜爱他就每次挑选一两个装进书包带回宿舍。每次在党校学习结束后,他总是带着一堆石头回到东风农场。
到2003年退休时,他从澜沧江搬回来的数百个大大小小的石头,累计起来差不多有上千公斤重了。
回忆
宣传标语当练书法
刁光明说,他1939年10月出生在广东省紫金县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不仅是位书画俱佳的教师,而且还会摄影。受父亲的影响,自小刁光明就学会了摄影,而且这一爱好伴随着他走过了一生。
1967年,当时已经28岁的刁光明由广东来到西双版纳投靠亲戚,由于自小跟随父亲练就的书画功底,他不仅毛笔字写得好,还会画毛主席像。因此当年就被西双版纳驻军特招入伍,并留在团部专门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每当单位上安排他写宣传标语时,他都当做是自己练书法的一个机会。上个世纪80年代在昆明脱产进修期间,他还从师于云南著名书法家冯国语,学习了两年书法。
2003年10月退休后,刁光明开始潜心进行书法创作,并且利用剩余时间照照相,开办网站、开博客。这样,他把创作的书法、拍摄下来的照片都上传到了网页和博客中。
通过网络,他认识和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书法爱好者,并加入了版纳书协、景洪市老年协会、州老年诗书画协会。在网上认识的书画界人士中,包括中国女子画院副院长、北京女子画家林军、重庆的书法家陈昌禄等名家。10年来,刁光明完成了150多幅四尺宣的书法作品;并完成了《古诗365首》4卷折子、《唐诗300首》8卷折子;同时还完成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共产党宣言》全文、《毛泽东诗词》和手写印谱等十几幅大幅长卷;完成了《石鼓文》、《琵琶行》、《逍遥游》等手卷作品,并全部装裱收藏。
思亲
诞生了沧江石阵图
“父亲亡故后,回广东老家时就专门到家乡的小河里找了一块石头带回景洪,在上面写上字以纪念父亲。”刁光明搬出一块重约5公斤的椭圆形石头,指着上面用篆书写着“龙头一石万里情”7个大字说,“龙头一石”四字,表明这是取自广东老家龙头河里的石头,“万里情”则表达了对亡故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而在这个上有书法的石头旁边,还排列了一个形状差不多的石头做成的一个组合,准备等母亲百年后再写上字纪念母亲。
据其介绍,2003年这组纪念亲情的石头书法出来后,闲暇之余他把捡回来的石头又一个个端详品味了一番,感觉自己此生和石头有缘,就挑选了一个比较大的石头篆刻上了“锲而不舍”四个字。
之后,他又陆续采用雕刻的方式创作了几组石头书法,但感觉在石头上雕刻不仅难度大,而且破坏了石头整体的美感,因此他开始改为在石头上写书法。比如,北京奥运会、神七飞天等影响较大的大事,他都一一用石头书法组合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和纪念。由此而形成了用石头书法记事的创作风格,通过在一个个石头上书写篆字,进行精心的组合和制作,使之成为有观赏性的立体书画。最终他把创作好的50余件石头书法组合,巧夺天工地组合成了一个大的石阵图,并命名为《沧江石阵图》。他把这些作品拍成照片在网上发表后,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好评。
记者采访中得知,刁光明的书法作品和《沧江石阵图》,近期将由版纳画院和西双版纳州文联主办的《书法作品展》和《作品选》中展出。
(首席记者 戴振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