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地方动态 >> 正文
西安小幅国画作品杭州遇知音
  在西安,尤其是在国画作品收藏上,相对大幅作品(尺寸为四尺整张8.4平尺及以上)而言,如果作者不是一线名家,小幅作品(尺寸在四尺斗方及以下,业界也称“平尺画”)是“拿不出手”的。

  但在9月8日开幕的“首届全国九省市艺术联展”上,在盛行小幅作品的杭州,来自西安的小幅作品却频遇“知音”。

  开展两日,共被收藏了七幅作品。而杭州人对于收藏小幅作品的解读,对于同样是艺术重镇之一的西安有不少启示意义。

  两天七幅作品被收藏

  “九城联展·杭州站”在浙江省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和此前举办的前8站不同,几乎所有参加城市的画家都对作品进行了“瘦身”除了为数不多的四尺整张作品、四条屏作品外,来自9个城市的五百余幅作品的尺寸大都小于四尺斗方(68×68cm)。

  西安的参展作品也不例外。20名参展画家,不管是首次参展的郭北平,西安美院国画系主任姜怡翔,还是走“小清新”路线的闫谊,包括参展的几名油画家钟国昌、麻爱周、李易初和董文通也专门创作了小幅作品参展。在离开了“不讨喜”的西安,来到习惯收藏小幅作品的杭州,西安参展作品也连续遇到了“知音”。CDn-www.2586.wang现场,每天都有诸多艺术爱好者,聚集在西安展区前,细细观赏作品。

  开幕当天上午,新生代画家闫谊、冯颖娜的工笔作品《嘿,Jude!》、《清音》就被杭州藏家收入囊中。昨日,闫谊参展作品全部售罄。下午,首次参展的郭北平的四尺斗方作品《秋容》、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王犇的两幅四尺斗方山水作品,分别都以每幅2万元的价格被杭州藏家收藏。

  “平尺画”非主流 事关文化

  在西安,有收藏国画作品的人,总习惯用“张”来作为量词。买画时,也总问“这张多少钱”。而艺术家投放市场的作品,也基本上都是四尺整张以上,对于个别藏家定制的八尺整张,甚至丈二作品,也不排斥。西安本土展览,小幅作品也是少见的。但记者在杭州、南京、上海等南方城市调查了解到,如果不是相关展览有要求,画家一般是不会创作大尺幅作品的。

  这在西安藏家李宪章看来,作品尺幅大小,和城市历史文化,文化消费习惯都有关系,“西北地区,包括西安,一向讲究大气、厚重,画面大而气势非凡,不在精致、唯美上精雕细琢。"平尺画"相对不接地气,也就成不了主流。”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西安画家则直言,因为市场喜欢大的作品,相对而言,他们更愿意创作更为顺手的四尺整张作品。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