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纪实
三十出头的设计师邱剑日前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办了一场个人画展,展出70多幅作品。他不是专业画家,之前也不认识图书馆的人……但他没有花一分钱,就将这个画展办得圆圆满满,连他自己都觉得吃惊。
28岁的沈宇清已经在嘉兴市文广新局工作6年了,因为是做行政工作,她有时觉得枯燥繁杂,而现在,她常常觉得很充实,因为工作内容开始更直面基层的文化需求。比如有一天,她接到电话,一位女士说她特别想学唱歌,年轻时没机会,现在老了,想实现曾经的愿望。她马上告诉这位妇女,文化馆有歌唱免费培训可以报名。
这一切,都是“文化有约”带来的。
“文化有约”是嘉兴市文广新局去年3月开始实行的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深化工程,将全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推出了辅导、培训、演出等六大免费项目和零距离赏宝等三大特色主题活动,让普通群众也能享受到高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而它所释放出的能量,并不止于此。
“简直像做梦一样”
“得知图书馆可以办画展,我拨通了电话,首先就问场租费,对方回答说不收费,我当时愣了一下,有些奇怪。第二天就去了图书馆,告诉他们我不是专业画家,结果他们说普通老百姓的作品更好。CdN-wwW.2586.Wang不到20天,我的展览已经圆满结束了,工作效率令我惊叹。” 邱剑说。
邱剑所说的,是“文化有约”里的场地预约:打开“文化有约”的网站,点击“场地”,就可以看到嘉兴市有哪些文化场馆什么时间可以免费使用,市民可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预约。除了场地,预约内容还包括讲座、培训、辅导、演出、展览。
而“预约”,是记者在采访“文化有约”过程中,听得最多的一个词。
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将老百姓享受文化服务的方式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流动展览已经不新鲜,在嘉兴,流动展览接受预约:某一区域的居民要是想在家门口看展览,可以预约感兴趣的展览,展览会送上门来。培训已经很常见,在嘉兴,如果郊区或者农村的老百姓需要,可以预约培训老师到身边授课。业余演员到剧院表演的很多,在嘉兴,如果一群业余演员想办一台晚会,可以预约剧场,灯光音响免费用。
“文化有约”的意义还在于,它让一些普通人成了文化明星。
来自河南南阳的李新中已经在嘉兴美术馆办过4次展览了,57岁的他曾经摆过水果摊、在工地上搬过砖。几年前,他在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租了场地搞起了养殖,自幼爱好书法的他,一有空就在猪圈中摆起桌子练字,渐渐在镇上有了点名气。李新中曾说,等他攒够了钱,一定要办个书法展览。这事传到了嘉兴美术馆馆长张觉民耳中,他专程到李新中家中看了他的书法作品,觉得很不错,决心帮他实现这个梦想。这场展览吸引了很多市民,在李新中看来,“简直像做梦一样。”
在嘉兴美术馆“一展成名”的不止李新中,由40多名残疾人组成的自强摄影社已在这里举办过两次摄影展了。社长戴红伟最初对摄影社的发展很担忧:“没有信心,怕拿不出像样的作品。”但是张馆长告诉他们:“你们有自己的拍摄角度,这就是价值所在。”戴红伟说,后来他发现,社员们拍出的东西真的很特别,“比如有一位社员只能用手撑在地上走路,他拍的很多东西,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就完全不一样。”
使市民主动亲近文化
设施越建越豪华,门票也免了,但是由于内容单一,进来的人还是很少;服务内容丰富多彩,却始终是“墙里开花墙内香”,由于宣传不到位,知晓的人太少;一年到头活动不少,还不断走出场馆送到基层,但是老百姓的积极性仍然不高,送去的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这并不是某一家公益性文化单位所面临的问题。
28岁的沈宇清已经在嘉兴市文广新局工作6年了,因为是做行政工作,她有时觉得枯燥繁杂,而现在,她常常觉得很充实,因为工作内容开始更直面基层的文化需求。比如有一天,她接到电话,一位女士说她特别想学唱歌,年轻时没机会,现在老了,想实现曾经的愿望。她马上告诉这位妇女,文化馆有歌唱免费培训可以报名。
这一切,都是“文化有约”带来的。
“文化有约”是嘉兴市文广新局去年3月开始实行的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深化工程,将全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推出了辅导、培训、演出等六大免费项目和零距离赏宝等三大特色主题活动,让普通群众也能享受到高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而它所释放出的能量,并不止于此。
“简直像做梦一样”
“得知图书馆可以办画展,我拨通了电话,首先就问场租费,对方回答说不收费,我当时愣了一下,有些奇怪。第二天就去了图书馆,告诉他们我不是专业画家,结果他们说普通老百姓的作品更好。CdN-wwW.2586.Wang不到20天,我的展览已经圆满结束了,工作效率令我惊叹。” 邱剑说。
邱剑所说的,是“文化有约”里的场地预约:打开“文化有约”的网站,点击“场地”,就可以看到嘉兴市有哪些文化场馆什么时间可以免费使用,市民可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预约。除了场地,预约内容还包括讲座、培训、辅导、演出、展览。
而“预约”,是记者在采访“文化有约”过程中,听得最多的一个词。
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将老百姓享受文化服务的方式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流动展览已经不新鲜,在嘉兴,流动展览接受预约:某一区域的居民要是想在家门口看展览,可以预约感兴趣的展览,展览会送上门来。培训已经很常见,在嘉兴,如果郊区或者农村的老百姓需要,可以预约培训老师到身边授课。业余演员到剧院表演的很多,在嘉兴,如果一群业余演员想办一台晚会,可以预约剧场,灯光音响免费用。
“文化有约”的意义还在于,它让一些普通人成了文化明星。
来自河南南阳的李新中已经在嘉兴美术馆办过4次展览了,57岁的他曾经摆过水果摊、在工地上搬过砖。几年前,他在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租了场地搞起了养殖,自幼爱好书法的他,一有空就在猪圈中摆起桌子练字,渐渐在镇上有了点名气。李新中曾说,等他攒够了钱,一定要办个书法展览。这事传到了嘉兴美术馆馆长张觉民耳中,他专程到李新中家中看了他的书法作品,觉得很不错,决心帮他实现这个梦想。这场展览吸引了很多市民,在李新中看来,“简直像做梦一样。”
在嘉兴美术馆“一展成名”的不止李新中,由40多名残疾人组成的自强摄影社已在这里举办过两次摄影展了。社长戴红伟最初对摄影社的发展很担忧:“没有信心,怕拿不出像样的作品。”但是张馆长告诉他们:“你们有自己的拍摄角度,这就是价值所在。”戴红伟说,后来他发现,社员们拍出的东西真的很特别,“比如有一位社员只能用手撑在地上走路,他拍的很多东西,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就完全不一样。”
使市民主动亲近文化
设施越建越豪华,门票也免了,但是由于内容单一,进来的人还是很少;服务内容丰富多彩,却始终是“墙里开花墙内香”,由于宣传不到位,知晓的人太少;一年到头活动不少,还不断走出场馆送到基层,但是老百姓的积极性仍然不高,送去的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这并不是某一家公益性文化单位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