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西方的风物 东方的慧眼
  杨远威     《风城夏韵—芝加哥写生》     杨远威     《风城伟岸—芝加哥印象》     杨远威     《西风残照—金陵表情》     杨远威     《乡野仙踪—罗马尼亚写意》     杨远威     《澳洲名城布里斯班夜色》     杨远威     《暗香浮动—金陵表情》     1943年生,高级美术师。cDn-wwW.2586.Wang中国工艺美术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炎黄书画院特聘画家,南京市文联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SAN PEDRO美术协会荣誉会员。曾任江苏省装潢设计协会秘书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     擅长以中国传统笔墨表现城市风光与异域风情。曾赴欧洲、美洲、澳洲、日本及中国港澳台、东南亚诸地写生。     杨远威先生对中国现代绘画史是十分了解的,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表现城市和国外的风物,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如何描绘那些大都以直线体面呈现的现代建筑以及一些古教堂、古城堡。其实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都市的高速发展,现代建筑已然成为现代文明的主体形象。     杨远威先生这批作品无论是在图式上还是在语言构造——进一步讲在格调和趣味上显然都将传统的审美范畴撕开了一道裂口,他毫无忌惮地运用纵横交错的直线,他那恣意的铺、刷、扫式的笔墨和色彩的运用,显然将许多传统成法和习惯远远抛在身后。     挣脱传统并不等于否定传统。对于现代画家而言,他一方面可以将传统中的某种语言因素纳入自己的审美表现体系中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将传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参照。中国绘画在几千年的演化中已然形成了一个十分完整的体系,它闪耀着一种经过久久积淀而成的经典品质——被它所吸引,传统就会像巨大的魔影一样笼罩着你;然而挣脱它,从而远远观照它,则传统即可成为一种衡量艺术高度的参照标尺。这是对待传统的两种不同立场。杨远威先生采取的是后一种立场。他站在这一立场,向传统致敬。而他向传统致敬更好的方式就是要重新建构起自己的绘画审美体系,一种表现现代审美对象的新的体系。在我看来,一个成功建构了这一体系的人,传统就应当反过来向他们致敬。进言之,传统就应当向傅抱石、林风眠、潘天寿、张大千致敬。杨远威先生有一方印章题刻为“乾隆未览之宝”同样表达这一强烈的意向。然而就这一时期的作品而言,这一新的体系还如同尚未峻工的建筑形制一样,还需要进一步修缮、加工和打磨。我相信杨远威先生的自信,正如我相信他不会自负一样,因为还有不少后续艺术工作在等待着他去做。     他的作品的审美品质——清新、绚丽、洋气、时尚,但并不流于浅薄和浮滑。他的不少作品弥漫着浓郁的现代诗情,渲染出一种明朗而蓬勃的意境,而不流于陈腐的俗套。有人认为“他是当今现代都市表情出色的刻画者”;还有人认为“他是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先行者”。我是赞同这些说法的,我认为这些赞词对于杨远威先生来说是受之无愧的。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曾说:“他前进,他探索。这正是因为他是艺术家”。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杨远威先生也是颇为合适的。但实际上杨远威先生并无意于博取“先行者”之类的名声。在我看来,杨远威先生是一位十足的感性主义者,这一点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来。他相当敏锐,且无意苛求深刻,他是将激情与幻想交织一体的人,他是一个见到某个场景、某种氛围旋即陷入激动的人,这在他的作品中也充分流露出来了。(樊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