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大器晚成的画家韩明
  韩明     韩明     一次在好友家做客时,墙壁上一件横幅国画梅花图,深深地吸引了我。画面色彩绚丽,笔墨苍健,气势壮观,一派春意盎然景象,让人叹为观止。探问此画出自哪位名家,岂料此画竟出自地矿局一位退休老干部之手,让我感到很吃惊,没想到地矿局还有这样的大手笔。     说来也巧,半年后的一次朋友聚会上,韩明先生也在场。他瘦高个,脸有点黑,说话带甘肃腔。是缘分吧,后来又见面几次。因了他谦和恭让,朴实厚道,渐渐成为朋友,对其便了解多了点。     韩明1940年生于甘肃河西走廊山丹县一偏远山区的普通农民家庭,因有绘画天赋,刚上初中,就被当时省上有名的画家并任美术老师的王建东看中。在王老师的精心栽培下,在中学的几年里,他系统学习和掌握了素描、速写、色彩等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名师出高徒,1959年韩明以优异成绩考到中央美院国画系。     来到这个令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作为农家之子的韩明深感幸运和自豪。正当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然而,仿佛命运之神有意捉弄他,1960年底,他的爷爷、奶奶和爸爸被饥饿先后夺取生命。CDN-wwW.2586.WanG韩明悲痛欲绝,只好含泪告别他深爱着的中央美院,将对艺术的追求埋藏心里,回到家乡务农,养活自己和家人。     两年后,地质学院招生,韩明得知该校不但不收学费,而且还发助学金。宛如天上掉馅饼,他高兴极了,一报考即中。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青海省地矿局下属单位。30多个春秋,他的足迹遍布青海的山山水水。长年累月在野外,风餐露宿。正是这样,即锻炼了他的体魄,又磨炼了他的意志。同时,青海的山川风貌,也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无疑为日后的山水画创作积累了十分难得的素材。     1997年,韩明从青海省地矿测绘院院长岗位上退休后,起初很不适应,急得在家团团转。思来想去,还是捡起曾经放下的画笔画画吧。他先后参加省、市国画学习班学习,并登门向青海师大美术老师侯吉明、薛和以及省上名画家赵继光、贾允中、孙绍培、方延年虚心求教。回到家里,他除了画画还是画画。这也因了老伴的贤惠温柔,家务事一概不用他插手。他越画越痴迷,有时连吃饭睡觉也想着画画。常常是睡到半夜,灵感一来,马上起床即兴挥毫。此时此刻,何其快哉,哪知老之将至。     韩明靠自己的悟性和执著,没过几年,其画作频频参展获奖。先后有四幅梅花作品在广州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关山月健在时,他曾拿着自己的画专程到广州求教。大师看后,连连说:“画得不错,很大气。”后来,他又向著名画家陈九龄求教,得到的评价是“很专业,有相当功力。”     2008年,广州电视台和青海电视台先后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专题进行了采访并播放。2010年,他的五幅画被作为青海省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2012年,《韩明画集》公开出版发行。现任浙江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的侯吉明为之作序,称赞韩明画的梅花“讲究气势,笔墨苍劲,色彩绚丽、喜庆,姿态孤傲。”并赞其山水画“在传统山水基础上大胆融入西方现代派的色彩与构成,流淌着中西画风的交融和传统的功力。”西宁文化局原局长、评论家张外兴见了《韩明画集》后说:“我看过省内外出版的画册不少,有此水平的还不多。”     鄙人亲眼目睹过韩明先生现场挥毫,他不论画山水还是花鸟,都是那么成竹在胸,用笔自如。其作品注重构图美、虚实美、节奏美,意境深远,雅俗共赏。     如今的韩明先生,虽年逾古稀,但身板硬朗,精气神十足 ,在艺术之路上定会走得更远。对于韩明先生,需要说的话很多,为免读者厌烦,特用十四个字暂作结尾:“历经坎坷人朴厚,大器晚成艺丰收。”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