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笔底罡风腾怒气 蜀葵“俯首”日落西
  石冥与齐白石合作的《秋葵图》与《蜀葵图》     《秋葵图》《蜀葵图》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同月二十九日占领了北平,自此北平人民沦入水深火热之中,仁人志士同仇敌忾,以各种方式奋起抗争。艺术家们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恨。当时,黔籍书画家邱石冥先生正寓居北平,见此情景,亦将满腔怒气倾注于图画之中,并请老师齐白石先生题跋补图。     据陈训明先生《近代邱石冥》记:“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邱石冥、齐白石合作了《窃粮》图:齐白石画窃粮的四只老鼠,狡狯痿琐,极富讽刺情趣;邱石冥作高粱杂草,凋敝干枯,寓意深刻。另一幅为《横行图》:齐白石作横行螃蟹四只,姿态狂妄可笑;邱石冥补沙滩、流水、渔网,含意不题自明。第三幅《秋菊图》:邱石冥作傲霜秋菊,花朵明丽,枝干挺拔,存浩然之气;齐白石以小草点缀,显菊之高风亮节。”     笔者查寻多年,至今亦不见上述图画的蛛丝马迹。二〇〇七年五月,我因查访邱石冥先生资料,北上内蒙古师范大学,无意中在该校美术学院图书馆发现了邱石冥所作的一幅《秋葵图》,图上齐白石先生题跋云:“白石老人补蜻蜓,并近根二笔”;左下题又书七言诗一首:“著苗布叶高成丈,满院东风别有春。cdn-wWw.2586.waNg暑气渐消寒气作,看君惆怅到黄昏。”末署“石冥弟画,八十三岁白石题。癸未”。     癸未即一九四三年。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三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反击战争,消灭德军一百五十万;在太平洋战场,日军集中大量兵力进攻中途岛遭到惨败;在中国战场,中国军队对日抗战已转入战略反攻,显示日本侵略军气数已无多日。《秋葵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所创作的。     二〇〇九年六月,我去贵州省档案馆查阅民国初年邱石冥在读贵阳模范中学的有关资料时,又发现一幅     邱石冥和齐白石合作的《蜀葵图》,据图上题跋,知此图由著名鉴藏家杨啸谷先生转送给何应钦,解放后,贵州省档案馆又重新购回收藏。此图选材和《秋葵图》所画相同,但主题则大有不同:《秋葵图》用墨较厚,画面显得有些阴沉;《蜀葵图》则重墨较少,还傅以淡彩,显得明快。虽然二图同是两株花杆,三朵葵花,前者一花低垂,一朵半垂稍斜,另有半朵,花蒂深隐葵叶中,好似还在观望等待什么;后图则是三花低垂,好似侵略者呈投降书时的弯腰九十度姿态。在《蜀葵图》中,邱石冥款署日期是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日(八月十五日)。白石翁在一九四三年的题诗中有“看君惆怅到黄昏”句,而此时日本投降了,则题“直到黄昏犹惆怅兮”,中国人很讲究用词,“惆怅”表示伤感失意,并不表示内心的折服。先生遣词之异,实可体会对日人心态的洞察之深。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