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千金不卖《神狐图》
  王振德《神狐图》

王振德《神狐图》     然而和很多书家画家工于奇巧而主题流俗的作品不同,王振德的作品始终具有鲜明的原创性。他无需去追逐、模仿潮流,他引领了艺术界的创作风潮。他曾在《大吉利图》中绘制栩栩如生的雄鸡与荔枝,寓意吉祥而不流俗,题词中更引用古人“鸡有五德”的典故。此后很多画家绘制雄鸡图或百鸡图时都必要追风题写“鸡有五德”,殊不知古人早有论述,只是今日书家、画家不精研旧学,连典故都拾不起来了。     精研旧学其实只是基本功,能让旧学在新时代崭露光彩的,只有“学人”们的思考和创作。绘画的文学底蕴与哲理思考是历代“文人画”的显著特色和优良传统,自宋代苏东坡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开始,文人的画作引领着中国画由早期重形轻神到后来略形写意的转变。王振德的很多作品都来源于在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勤于思而敏于行,才让作品彰显出一代宗师气派。     《神狐图》的题词讲述了两段不同的故事。     其一是王振德的父亲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在蓟县盘山挂月峰看见一只巨大的狐狸“望月而叹”,众人以为奇观。Cdn-wWW.2586.WAng忽然之间那只狐狸昂首挺胸,从嘴里吐出一个火球,吐纳沉浮,半晌未止。人们以为是遇见了神狐修炼,“皆拜而祝之”。然而王振德的评语是:“吾年少闻此事,以为奇妙,未能深信也。”     数十年后,王振德去美国探望儿子时,却又遇到另一个奇观。一个秋天的早晨,他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园内树杈间,有蜥蜴仰头,若有火球从口中出入”。于是他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蜥蜴吐纳的其实是其喉咙里红色的嗉囊。由此观之,狐狸吐纳的火球可能也是喉间嗉囊,且应该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人们不明所以,因此传为奇谈,并非故意编撰虚妄之言。他于是感慨道:“世间不可思议之神妙之事多矣。未可全信,也未可不信,全在阅历与敏悟耳……有感如此,思绪翻腾,遂画神狐图自警且自省耳。”     这幅用一周时间创作的神狐图画在一幅清代老卷上,别有一番古香古色的味道。明代笔法勾勒风骨,宋代笔法精描细节,“神狐”的形象栩栩如生,姿态悠然自得、神情高傲警觉,毛发根根分明……独卧山石之间,尽享草木野趣。     《神狐图》传递给观者的不仅是美的体验,更是人生体悟和灵感智慧,融哲学、伦理、文学、民俗与一体,既有学术品位又有艺术层次。其“学人画”已经达到诗、文、书、画、印、史、论和思想境界的完美统一,成为“学人”高尚情操和才华学识的本真流露。恰如宋人邓椿《画继》所云:画者,文之极也。     曾有人想以高价购买这幅《神狐图》,被王振德一口回绝。究其原因也很简单:时过境迁,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也有所不同,再也找不回创作时的心境了。至于古卷笔墨,即便再有更佳者,没有创作激情,也是枉然。如此看来,佳作问世,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无法复制。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