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月白》

《伊斯坦布尔的妆》

宋怡
小档案 宋怡 生于1977年 1994-1997年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附中 1997-2001年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学士 2002-2003年 Centennial学院创造交流中心,视觉艺术系,加拿大多伦多 2004-2007年 安大略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加拿大多伦多 2005-2006年 安大略美术学院佛罗伦萨分院,意大利佛罗伦萨 2009-2012年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现生活于杭州
宋怡
新青年·新力量
浙江中青年艺术家实力大展
第一次见到宋怡的画,立刻被画面所呈现出来的诗意、静谧所打动,这种画面气氛与情感,用宋怡自己的话说实际上是现实的投影,是隐藏着现实的弦外之音。cdn-WWw.2586.wanG她有过7年的留学经历,深受西方艺术影响,而骨子里却有那么点传统略带忧伤,她喜欢古典,喜欢用绘画承载一切。“当你站在我的画面前,我希望它能唤起你曾逝去的记忆,说了你想说却没有说出的话,或是弥补你一段曾失之交臂的经验,又或许,是一段似曾相识的情感。”
她的绘画不按“套路出牌”
宋怡是从五岁开始接触绘画的,“当时背着小画板去公园画荷花,参加绘画班”。那时宋怡还小,绘画并不算是宋怡自主的喜好,但正因这个缘起,最终把她带上了绘画之路,从高中开始宋怡就再没跟画画分开过。“其实我没有真正接受过传统的素描和色彩课程训练,插班第一次画素描头像就没有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画,我用随意的线条和本能对造型的敏感,画出了和所有人都不一样的素描”,也正是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绘画方式,吸引住了所有同学,也把她的老师震住了,“那时我觉得或许我就应该是个画画的”。
2005年宋怡去意大利佛罗伦萨学习了一年,她白天骑车满古城地转,去教堂看湿壁画,穿街走巷寻找惊喜,晚上才回到画室。“那时画室的同学都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而我却是创作的开始,静谧的夜晚让我沉静、敏感,内心的感受被放大了”,那是她最享受的时光,“当天边泛出鱼肚白的晨光,鸟儿开始鸣叫,我又骑上我的车在晨雾的佛罗伦萨中回住处。当时的雾气和街灯的光亮都是融在一起的”。因为长期养成的作息习惯,宋怡通常是在下午才开始作画。“拿起笔很快就能进入状态,但整个过程,思考画面占三分之一的时间”。宋怡每创作一张作品时,必须一气呵成!连续几个星期把画进行到一个阶段,这期间宋怡也不喜欢被琐碎的事情打扰,“这个时期情绪和画是连在一起的,打个比喻,就好像演员和电影角色的关系”。
朴实与诗意一直存在作品中
每个画画的人都不一样,有人喜欢一个一个系列地去创作,而宋怡从不刻意为画系列而创作,她甚至开玩笑说这是违背人性自然规律的,“我是一个随性的人,也愿接受有意思的新事物,所以作品在画面上会有阶段性的变化,但是画里的品性始终是我个人审美的映照”。宋怡一直在试图表达内心的感知和对环境变幻的情感波动,如同记录日记一般展现在她的画中。提到最近的创作,宋怡说,“我刚从印度朝圣回来,作品灵感之源主要来自佛教圣地对我的触动,每当经历和离开一个地方,虽然身体上我离开了那里,但是从心理上会做更长的停留,产生一种犹如乡愁一般的离愁别绪”。
在宋怡的画中我们还能看到她受到游学意大利的影响,朴实与诗意一直存在她的作品中。“在意大利学习的那一年,那片古老土地的文化渗入到我的内心,那里的空气停留在了我的身体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湿壁画改变了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对宋怡的影响,同时也激起了宋怡对古拙的湿壁画的亲近感,“那种画面里的时空感、诗意、灵性给我了一种似曾相识的古典审美共鸣。壁画层层叠叠的透明罩色,剥落的时间感显得神秘和深邃,这是在我潜意识里一直萌动着一直想表现的样子,我相信生命的重量由时间而来,而绘画可以表达这种生命重量的诗意”。在作品《照无眠》里,就能感受到这种诗意与时空感,“画面想要表达的就是那一时刻,我的身心在这片神圣之地被映照。画面笼罩在幽蓝的夜色中,大觉塔上空的月光,圣神明静得似乎能催灭千年之暗。画里人身着长衣,庄严地伫立于塔下,那一刻的内心百感交集却被同时克制着”。宋怡继续解释说,“我不知有多少人会感悟到那一刻黑夜的界限,察觉到那一刻的杂念和烦恼如何化成菩提。总之那一刻,我如同一个腼腆的孩子,亦如同慈悲的菩萨”。2012年宋怡硕士毕业作品《从她眼中看到自己的生活》一致受到好评,其间被中国美院许江院长指定留校收藏。
通过绘画来交流心灵经验
这几年宋怡的创作转变非常大,“洞察力和审美感受是老天赐于我的天赋”,宋怡总能捕捉到常人不易觉察的事和物,再加上多年的中西方美术教育和游历给了她沉淀。从2001至2008年,宋怡的大多数时间在加拿大多伦多学习,在出国生活的七年时间里,让宋怡收获最大的是她真正懂怎样释放人本真的自由,“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思想最活跃和最善于汲取的年龄去了西方留学,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我接触到各个种族不同文化的可爱的艺术家,因为自由和真实所以动人”。宋怡很自然地被这个环境熏陶,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这种自由的独立思维和创造力是我从小的教育环境里面缺失的,大家依样画葫芦,没有原创性。然而我在国外学习的那些年被激活了,而且我相信这种独立自由的能力永久不会退失”。
在绘画外,宋怡还喜欢看电影,特别是经典电影,例如塔可夫斯基、伯格曼、阿巴斯的作品。“大量的电影滋养着我的心灵,我想这是影响我精神成长和绘画创作的根源”。其实宋怡最初对绘画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女性的感性直觉上,“感觉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而现在的作品不仅停留在小感觉上,而是试图通过绘画来交流一种心灵经验的方式”。如今绘画已经在宋怡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习惯,电影、文学、音乐都有可能激发起她绘画的冲动,她打趣说,“从文字到铅笔小稿,再到两米来宽的油画,从虚幻到展现在你眼前的真实,实在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