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心(油画) 韩梦云
艺术评论家Raphael Rubinstein在《Provisional Painting》中讨论了艺术作品之完成与未完成,从这对概念出发,我开始注意探究中西绘画中对白色颜料和留白的运用。
Rubinstein写道:“中国的艺术家早已思考过完成与未完成的问题。法国华裔作家程抱一在其著作《虚与实:论中国绘画语言》中引用了唐代画论大家张彦远的一段话:‘是故运墨而无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夫画物特忌形貌彩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识了其了,是真不了也。’”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区分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点——“留白”或欣赏“未完成”。
在中国绘画中,“留白”是一种构图的方式,它能让空间敞开并具有意义。留出一块白色的空间并不意味着这幅画还没完成。它象征的是一种对空的意义的惯常理解。中国人对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山水都心存感念,因此,很自然地,他们在面对留白时,就相当于有了一次机会,去联想笔墨之外的层峦叠嶂。Cdn-wWW.2586.WAnG空白并不会让观者感到失落,相反,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纯粹的愉悦,因为他们会惊叹于画家平衡着墨与留白的天赋。
从材料上看,西方古典绘画的“白”分两种:一指涂于画布底料(gesso)的白——传统意义上底料的白是要被覆盖的,因为它代表的是“未完成”与“不成立”。我在美国学习传统油画的时候,老师会不断地提醒我要把底料用油画颜料覆盖,这样的画似乎才算是完整的画。二指油画颜料中白色的白,这种白具有高度指代性,因为它再现的是物体的视觉属性,比如,用它画一匹白色的桌布。而白色底料就无法胜任这件工作。油画颜料的白不同于中国画的留白,它仅限于展现事物被广泛接受的那个外表,而不能诱发人的想象。
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只有墨与宣纸。虽然不存在白色颜料,但白却通过墨对空间的占据而得到展现,而白的世界,实际上在落笔之前就已经存在。因为中国画没有底料这一说,所以宣纸上的留白并不意味着未完成或空无一物,而是留待观者予以想象的事物。受道家思想影响,中国画植根于阴阳之道。墨汁之黑即是阴,宣纸之白即是阳,阴阳交互而构万物之形。
“游心”这一系列探索的正是实体的白、关系中的白以及未完成的白,利用西方油画的形式和材质来表现文人画和书法中的黑白体系,以及抑扬顿挫的线条之美。虽然这组作品是基于文人画的传统,但我无意于任何文人画中的传统意象,无论山水抑或花鸟鱼虫,我也无意于传统的技法与形式,我着意于将我天赋所得的中国审美与抽象相结合,以描绘“形而上者谓之道”的世界。(韩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