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冀有泉:水墨胡杨第一人
         苍穹          古韵          醉卧沙场          秦时明月          千古胡杨     所以,我非常愿意站在这样的角度,来审视画家冀有泉,来欣赏、阅读他笔下的水墨胡杨。     将生长在塔克拉玛干荒漠沙海中“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作为绘画题材,冀有泉是首创。CDn-Www.2586.Wang而用中国最传统的水墨来表现胡杨,更是冀有泉独具匠心的选择。其笔下的胡杨,古朴沧桑,雄浑苍劲,线条凌厉,气势磅礴。他所开创的用水墨中的飞白表现胡杨的枝干,在留白与飞白之间,强调光影,注重用水用墨,因势运墨的技法,被称为“冀氏胡杨技法”,他也因此被誉为“水墨胡杨第一人”。     将胡杨入画,源自冀有泉1998年的一次新疆之旅。行进在塔克拉玛干的公路上,路旁一片片形状独特的老树引起了冀有泉的注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进了这片陌生的树林。数千年的历史尘埃在他的脚下腾起,数千年的斑驳枝丫在他的肩头掠过,作为军人的冀有泉被深深地震撼了。那些树奇形怪状,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小孩;越往里走,就越像是走进了一个古战场。特别是夜幕降临,月光之下,呈现一片光怪陆离的奇妙景致。置身于胡杨林中,冀有泉的心弦被拨动了。军人的气质和画家的敏感在涌动,在升腾。一个全新的绘画品种,就在画家的心灵与周围的景致奇妙契合时诞生了。他后来得知,这种树叫胡杨。维吾尔族人称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树”,汉族人说它扎根大漠,是“英雄树”,蒙古族人则认为它是“圣树”。     冀有泉的水墨胡杨,大气磅礴、意象豪放、雄浑古朴、浪漫瑰丽,充满了生命的感叹与岁月的体悟;苍凉中透露着生命的意蕴,萧肃中带有悲壮的色彩;与岁月一样长青,与长城一样万古,默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风云变幻,朝代更迭,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冀有泉笔下的水墨胡杨让人肃然起敬,顶礼膜拜,因为,在胡杨面前,人类才是过客,时间才是见证。     在构图上,冀有泉的水墨胡杨匠心独运,讲究远近分布:近景画面多为实写,傲然挺立的胡杨树枝干遒劲,或横卧中心,或气冲霄汉;身姿倔强挺拔;远景画面多为虚写,新生胡杨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虚衬实,实带虚;景物的高低错落、大小搭配,枝叶的疏密相间,也都极为不凡。他严守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提出的:“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法则,密处,枝干稠密,就连大漠之风也难以穿透;疏处,则是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的天地,任其纵横往来。更值得指出的是,他十分强调计白当黑,强调黑白相间,黑白对比,相互补充。用白来表现光,表现影,表现生机。因此,他的每幅作品上,都有一到几个光点,用以激活画面,展示质感。这样的白,这样的光点,是画的核心、画的灵魂;是言外之言,物外之趣,意味无穷。     而在动静结合上,冀有泉更得心应手。有时,静的是胡杨,动的是骆驼、山羊以及驼铃;有时,静的是月亮,动的是天空中的云朵或三五飞禽。就在这动与静的相辅相成中,他还将藏景露景的构图法运用得十分巧妙。既不全藏,也不全露,让读者感到画外有画。     有人评论过冀有泉的笔法:“他先以遒劲的线条勾勒胡杨的枝干骨架,然后在留白处运用各种皴法加以不同的皴擦渲染,将老与新、枯与荣、死与生各种状态的胡杨肌理、质感、天然野趣刻画得栩栩如生。可以说,这是冀有泉在林木画的笔法技巧上的突破,也是对画坛的一大贡献。”一语中的。我想补充的是,冀有泉在飞白笔法的运用上应该是前无古人的。飞白本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这种笔法后被国画家采用,它的笔画特点是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正是由于大量使用这种自悟出来的新型笔法,才使得冀有泉在创作胡杨树时用飞白笔法将水墨皴擦出来后,有了颇似木版画般的木纹肌理的效果,也使得他笔下的胡杨墨色苍劲、浓淡相宜、层次清晰、形神兼备、气韵俱盛,将胡杨不屈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般而言,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必定有其让人耳熟能详的代表性绘画题材,就如郑板桥之竹、徐悲鸿之马、齐白石之虾、李可染之牛。我相信,冀有泉的水墨胡杨亦可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画作。而他对传统水墨的坚守与探索,也必将使他在探索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