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深宫的珍珠之光
  台北刊行的《故宫月刊》曾对清宫旧藏珍珠耳饰做过整理和研究,虽然有的因失于保养而略略退去珍珠温存的光泽,但其数量、重量和与其他宝石、金饰搭配的工艺,仍能令今天的珠宝商叹为观止。

  如果要在珍珠史上找出一个拥有珍珠最多的人,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中国的慈禧太后。从清宫档案中不难看出,慈禧的吃、穿、用、玩、政务等都常常出现珍珠这个字眼。先说吃,贴身女官德龄记载,慈禧曾说:“常服珍珠,能使人青春常在。”《御香缥缈录》中便记载,有专门的太监负责研制珍珠粉。珍珠选取大小均匀、晶莹圆润的上等品,洗净,用布包好,加豆腐与水共煮两个小时,然后取出洗净,捣碎,加水少许,缓缓研磨,直到用手指蘸粉而无颗粒状,干燥后再研磨成极细粉末。慈禧每隔10天按时辰服食一银匙,每次大约7-8克,温茶送服。慈禧活到70多岁,古稀之年还能保持皮肤娇嫩,不知是否有珍珠粉的作用。

  再说到穿,慈禧做贵妃时的贵妃冠,顶3层,贯东珠、金凤,每只金凤上饰东珠3颗、其他珍珠各17颗。垂帘听政后,更是添置了四时的太后冠,珍珠头饰不计其数。清末,满族妇女的头式由原来的“软翅头”逐渐演进为“大拉翅”,发式越来越宽大,装饰的饰物也越来越多。常见的头饰是覆盖面较大的头花,慈禧自然不屑一般的饰物,而多用珍珠、宝石制成。她用的流苏多由上等珍珠串制,一件便价值连城。慈禧的很多衣服上缀满珍珠,其中一件寿字旗袍,在每个绣上去的“寿”字中都缀有一颗大珍珠,共80 颗,颗颗珍品。cDN-wwW.2586.wANG还有一件珍珠披肩,德龄在书中有写道:“我从来没看到过比这更华丽更珍贵的东西。这是一件鱼网形的披肩,由3500多颗珍珠串成,粒粒如鸟卵般大小,又圆又光而且都是一样的颜色和大小……”此外,关于慈禧的珍珠凤鞋、挂链、戒指、璎珞,以及日用的酒杯、如意等器物,赏赐臣子的珍珠恩典等,也多有记载,只是实物,于台北和北京的故宫都已不多见。


 
 

姜国芳先生画笔下的美人,只戴了一两件珍珠饰物,如在淡淡的月光之中,安静典雅。
  从慈禧留下的一些盛装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头饰上镶嵌的大珍珠,发上插着珍珠流苏,身上挂了珠珞,大珍珠耳坠和戒指十分醒目。慈禧曾请了一个美国女画家到宫里画像,前后用了9个月的时间。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油画,很写实地画出了慈禧和她心爱的珍珠首饰。但是,从这些堆砌着价值连城宝物的背景、浑身缀满珍珠的照片上,我实在看不到多少美。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当代油画家姜国芳先生笔下那些戴珍珠耳饰的美人。她们只戴着一两件珍珠饰物,画龙点睛一般,如在淡淡的月光之中,安静典雅地静坐。她们神情中虽有深闺不见梦里人的一丝幽怨,却洋溢着健康的生命活力。这些戴珍珠耳环的东方女子,其美丽并不亚于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笔下的少女。(文、图|南子)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