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沈龙涛画荷——大写意的表现主义形式美

\

沈龙涛作品

\

  大凡一个画家必有其独特的形式美艺术取向,以形成其鲜明的表现主义画风和传统文化特质。沈龙涛的荷画便是如此。他是我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同学,出生在浦东高桥,故号清溪渔夫。1959年就师从海派书画名家房介复教授学习小写意花鸟画,由其勤奋,故很快便登堂入室。1965年考入中央工艺美院后便拜在工笔画大师俞致贞教授门下,在线条的运用和造型能力上打下扎实的功底。在校期间以其小写意花鸟画初露峥嵘。其后深受张仃院长及郭味渠教授等北派书画大家的影响而逐渐趋向大写意的表现方法。特别是得益于常沙娜院长的白描写生技法和图案基础的亲授,师法自然,尝试用图案法则经营画面的构成,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荷花创作的自然素材和装饰元素。以概括变化之法芟繁芜,删粗劣,以少胜多,以虚证实,借助线条的书法韵味和墨分五色的多变性使其所创作的不同表现方式的荷花产生强烈的趣味性形式美感。cDN-wwW.2586.WaNG

  沈龙涛荷画的表现主义风格的趣味性是由用笔和用墨两个要素组成的。中国写意画讲究的是意象造型,真是这种特质决定了他的大写意荷花表现出以虚求实、以意成象的意象特点,极力避免使笔墨魅力异化为只是一种造型功能的单一技术而忽视了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沈龙涛画荷的水墨意韵有一种道家哲学的内涵,主张不刻意而自然,以黑白两极之变体现丰富的色彩文化,而荷叶的处理则以大写意笔法揉合墨色和淡彩,充分利用水和墨的透明性和交融性在宣纸上的奇妙渗化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和魔幻般的变化,使其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效果和唯一性。再配以简约而略带装饰性的荷花造型,使画面出现浑厚的荷叶与概括的白花之间强烈的对比,从而产生一种趣味美感的视觉冲击,以其高度单纯而洗练的艺术语言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意境。特别是他的用笔技巧更增加了这种形式美的趣味效果。笔趣者是使画面产生美感的关键要素,用笔的意趣在于“熟后而生”,由熟返生,“画到生时是熟时”,由巧而拙乃生机趣,所谓“好笔偶得”是一种顿悟,一种豁然开朗,是一种突发之笔的偶然效果。这种表现主义的形式美可以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愉悦感。画之魂是此谓也。(赵秀鸿)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