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空林图倪瓒作
纸本设色,纵63.5厘米,横37.6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又号幻霞子、曲全叟等,江苏无锡人,“元四家”之一。他是当地少有的地主豪门,在家自建园林,招徕宾客,筑“清秘阁”,储藏了大量书画。元末战乱四起,家道中落,不得已弃家出走,“扁舟往来于震泽(太湖)三泖(松江)间”,过着寄情于书画的生活,直至终年。他性情孤僻狷介,一生傲岸不凡,虽广结四方名士,但不愿入时随俗,在《述怀诗》中自道:“白眼傲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倪瓒论画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和“写胸中逸气”,将绘画视为抒发主观心绪的工具。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
倪瓒的山水画以水墨为主,少作设色,《雨后空林图》是其少有的设色作品之一。而且,倪瓒的多数作品,写景极简,而这幅画则写重重山岭,景物丰富。Cdn-WWw.2586.wANg图中,一条小河蜿蜒曲折,缓缓流动;两岸地势低平,疏林空落;林下一间屋舍,人去屋空;远处的山岭间,一道清泉穿石而下。整个画面布局充实饱满,平稳而有变化,景象开阔,意境清淡萧疏,雨后空林之景,宛然目前。
《雨后空林图》虽属设色画,但画面中仍以墨笔为主,略施赭石微染,达到了萧瑟中不失温润的效果。山石多用侧锋折笔,以干笔淡墨勾皴、浓墨点苔,笔墨含蓄苍浑、清澈秀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