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宋代之后,元代的山水画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元画前期以赵孟頫为代表,从文人审美情趣出发,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加强艺术表现力;中晚期则以被后世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为代表,以山水为媒介,追求平淡天真,飘逸拙朴的趣味,藉以抒发超然物外的淡泊情怀。其中倪瓒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被明代中后期以后的画家奉为圭臬,于是,明清两朝仿倪瓒的画作大量出现。
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的一册清代赫奕仿元人山水画册页,是一套不可多得的精品。画家赫奕(又作赫颐),字澹士,号南谷,别号碧岩箫史,一作碧箫外史,姓赫舍里氏,满洲正白旗人。曾在清初官至工部尚书。他为人澹泊,琴书之外专事于画。初学黄鼎,后又为王原祁弟子。山水宗法元人而独开生面,迥异时流。时有“南王北赫”之称,足见其人在清初画坛的地位。这套仿元人山水画册,每一开均有民国时期山西著名书法家常旭春的补题,用以衬托画面。其中第一开画页所绘,为写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的诗句图,萨都剌在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腊月底乘船到达丹阳的练湖,写下了一首诗《腊尽过练湖》:“独倚牙樯数客程,残年风景足乡情。CDN-WWW.2586.WaNg寒天半夜无人语,明月满船闻雁声。云外好山如有约,烟中野树不知名。明朝鸟鹊桥头闹,应是人家出户迎。”这幅画面上的题识即为此诗中的“云外好山如有约,烟中野树不知名”一句,后面钤有画家赫奕的两方印章:“赫奕之印”和“澹士”。此图画面清淡肃穆,很好地写出了萨都剌原诗的景况和意境,又极好地用元人笔法写元人诗意,简直令人有如观元画之感。另一方面,赫奕此画也使用了其老师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笔法,确实可称得上是北方画家继承清初正统画派的范本。
尤其有意味的是,赫奕作为清朝入关后不久的八旗子弟,因为钦慕中原文化而专攻书画,造诣如此之高,不得不令人惊叹,时下方兴未艾的“纳兰热”,其主人公纳兰性德也正和赫奕一样,是第一代全身心投入汉文化并有所成就的满洲贵族,从这个角度观察,无论是纳兰的词还是赫奕的画,都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