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九曲柳江万古流》国画长卷完成创作 柳版“清明上河图”描绘柳州新景



  九曲柳江自贵州省独山县九十九潭发源,一路向东流入柳州,孕育了这座千年古城钟灵毓秀的地理人文。柳州一批知名书画家溯源柳江,实地考察、采风,历时两年绘制完成《九曲柳江万古流》,目前已进入托底装裱阶段。这幅号称柳版“清明上河图”的百米画卷,除了用古画手法展示现代柳州人生活场景外,柳州人熟悉的新老八景也融会期间。

  堪称柳版“清明上河图”

  3月9日上午,《九曲柳江万古流》画卷主创人员宁象宏、苏延龄、苏家璜等老一辈书画家,以及参与组织和素材整理的赵梅先、吴洁、杨五星等,聚集在柳州红荔书画馆工作室,对画卷后期制作展开讨论。

  《九曲柳江万古流》国画长卷由柳州红荔书画馆筹备,以柳州部分专家、学者集体编撰的文史专辑《九曲柳江万古流》为蓝本创作。画卷从柳江源头第一景贵州独山九十九潭开笔,至柳州的红花水电站收笔,描绘了柳江流域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cdN-wWW.2586.waNG

  记者看到,长卷中表现最为丰富的,是百里柳江流经柳州市区段的景观。画卷绘出了气势磅礴的蟠龙飞瀑、金碧辉煌的柳州文庙、时尚动感的音乐喷泉、正在建设的金沙角,以及东堤春晓、工业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旅游码头等新景观。

  画卷还描绘了柳江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流繁忙的潭中立交桥、造型各异的跨江大桥、国际会展中心“金蛋”、水上娱乐运动中心等现代建筑。画面中还可以看到两面针厂区、柳钢新貌等柳州市民熟悉的工业企业,以及鱼峰山下对山歌等生动的生活场景。

  因既有山野风光,也有热闹的市区街道等都市繁华景象,柳州红荔书画馆馆长宁象宏等创作人员评价,《九曲柳江万古流》国画长卷堪称柳版“清明上河图”。

  20多位书画家集体创作

  据文史专辑《九曲柳江万古流》记述,柳江从贵州省从江县八洛进入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流至老堡口与古宜河(浔江)汇合后,往下流经融安县和寨村,经融水苗族自治县江门村,过柳城县后流入柳州市区,后经柳江县至鹿寨县江口圩流出柳州境内。

  2011年清明节前,同名画卷创作正式启动,柳州红荔书画馆10多位知名书画家踏上柳江探源、采风之旅。书画馆理事长赵梅先先生介绍说,采风团乘车跋涉2000多公里,经贵州省独山、三都、榕江、从江,广西境内的三江、融水、融安、柳城、柳江、柳州市区等地,开展了多次考察活动。

  黔桂大地,山水相连。书画家们来到贵州省的柳江起源地,探访九十九潭,走进神秘的岜沙苗寨,寻访文化奇葩水书;在三江、融水县,流连于廊桥鼓楼,听侗族大歌、观苗乡斗马……一路下来,书画家们时而驻足拍照,定格美丽;时而书画几笔,留下资料。

  赵梅先说,先后有20多位柳州本地书画家参与《九曲柳江万古流》国画长卷创作,他们当中最年长者已80岁高龄,年轻的也有60多岁。生于柳州、长于柳州的书画家们为九曲柳江的美景所陶醉,他们用手中画笔,为这条母亲河写下一首豪迈的赞歌。

  创新传统中国画技法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柳州红荔书画馆馆长宁象宏先生说,《九曲柳江万古流》画卷是集体创作,参加创作的书画家们绘画技艺、技法不同,浓淡干焦的处理是统一画面的关键。“我们在创作中扬长避短,相互协调,最后克服种种困难,完成这一艰巨的创作任务。”宁说。

  “首先,我们根据掌握的资料,从柳江源头开始进行构图设计;其次,采取了每人的创作先以淡墨淡彩表现,留有余地最后统一处理;再次,把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城市建筑等作艺术概况。”

  中国画重山水、花鸟题材,强调抒写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而《九曲柳江万古流》国画长卷中却出现了大量城市建筑物,对此宁象宏说,这不仅对创作人员是个考验,也是柳州书画家创新传统中国画技法的一个尝试。

  “对于现代城市建筑,我们采取了反复修改的做法,力求既要画得像,又要保持绘画风格。”宁象宏举例说,最初在描绘新开发的一片沿江商品住宅群时,绘画手法过于写实,使得成片建筑群脱离于画面之外,缺少了水墨画的意境。创作人员几易其稿,最后,在绘画中以城市山水衬托现代建筑造型美,用纵横挥洒的线条,呈现出缤纷斑斓的繁华意象。

  如今,成稿画卷由100多幅宽1.4米的山水画组成。每一幅画既有独立主题,又能融入整体风格,犹如一笔呵成,画面连绵不绝,蔚为壮观。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