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华丽的蜕变诗意的诠释——吴林田近作赏读

《夜雨亭山待何人》

 \

《苍穹一闪送春归》

  \

《野趣春山似田园》

 

《夕照秋山野谷香》

  文以载道,传承文脉。Cdn-wWw.2586.WanG中国美术史的每一次成长、发展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国运盛而艺术兴,民心顺乃丹青旺。中国传统绘画模式类似一种崇高的精神信仰引领历代艺术家前赴后继为之殉道,这种特有的民族精神、文化形式所形成的人文内涵,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先人的生活、精神状态,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艺术品的欣赏水平,在修身养性的陶冶中增长国人的学养与气质、生存目标与理想。这是审美活动的终极关怀,其激活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巨大正能量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满怀信心地认为,中国绘画作为华夏文明的见证,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作为历代艺术家共同奋斗、创造的艺术结晶,其审美价值、表现形式、文化思想、丰富语言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

  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同飞速发展的历史、巨大变迁的社会以及鉴赏水准日高的大众审美需求相比较,现今中国水墨创作、研究仍具拓展、上升空间,艺术家的创作天赋尚未得到淋漓尽致发掘和拓展。我们理应果敢地打破“农家圈地式”的思维模式,站在当代多元文化的高地,高瞻远瞩,把握机遇;充分意识到,一个优秀的名族文化的时代风尚,一定要具备海纳百川的宽广视野,与时俱进的创造理念,艺无国界的包容胸怀,我们应该堂堂正正地告诉世人:世界顶级艺术家也曾受到华夏艺术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促进、完善了各自的绘画语言。如郎世宁借鉴清宫院体画的构图、线条、色彩;毕加索尝试学习齐白石的水墨花卉;米罗借鉴中国书法的线条、中国壁画的敷色。新时代国门开放后,有更多的中国艺术家赴洋讲学办展,并与顶级大师原作近距离对接,这对他们变化创新、形成个性极有裨益。只有在东西方艺术的交流、碰撞、融汇中,艺术家才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门径,才有助于提升个性化风貌的认知度与含金量。

  就在当代艺术家、鉴藏家冷静思考中国传统绘画语言路在何方这样一个现实而敏感命题之际,吴林田先生用他极具个性、充满张力的艺术语言作出了他最好、最直接的诠释。

  吴林田钟情水墨,倾情挥洒,在心仪的历代名家名迹中徜徉许久,久而久之,悟得文人画家的趣味、文人画家的思想,在老庄学说盛行的年代,文人学士渴求个性的解放,超脱物质的束缚,寄托在高旷清净的境界自由行走,于是出现了宗炳这样的画家;而元四家推崇的水墨精神,亦离不开彼时的环境、土壤,一旦触发起文人的奇思妙想,便产生了有元一代百余年的“诸法皆备”的高华境界。令人可喜的是吴林田无意在前人笔墨中“讨生活”,也不甘作某派某家的“传声筒”或“扩音器”,他选择的是一条布满荆棘的曲折小路,尽管云遮雾缠,尽管孤寂荒僻,但从未偏离目标,直达理想峰巅。他的作品不拘泥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刻实描写,而是注重文化内涵的诗意阐发,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发自内心地礼赞祖国锦绣河山,开创了一种以华丽壮美的基调的中国绘画新的语言,将传统山水小桥流水人家的图式进行了心灵的注解,经过情感的高度提炼、浓缩、演化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集物象、意象、心象为一体的全新面目,既不失传统绘画的笔墨情趣,又凸现现代艺术的色彩构成和空间构成,可谓对传统山水表现形式进行又一次提升。《夜雨亭山待何人》一画色调沉厚浑朴,暮色苍茫中小亭依稀,风紧、雨骤、潮激,期待友人重聚的迫切心情在夜幕雨声中显得如此真实、缠绵。《野趣春山似田园》采用重彩铺垫、积染的手法,全图皆绿,不留空白,但凭色彩的浓淡、色阶的变化表现空间层次,几笔若断还连的藤蔓透出田园清新质朴的野趣。《夕照幽谷秋韵浓》、《夕照秋山野谷长》二图俱是秋景,前者泼彩绚烂,红黄相间,秋之清旷,韵味隽永。《深山野景胜荷塘》,大块墨色黝黑油亮,重彩晕染更添墨韵,借鉴西画点彩之法,使画面苍浑还见秀润,山野荷塘繁英虽已凋谢,却依然滋生着勃勃生机。横幅《瑞雪飘飞山更古》,千山万壑间蓦地瑞雪飘飞,绚丽琼花犹如万千粉蝶装点河山,令人畅想远古时代的风花雪月、人文景观,画中有诗,诗开画境,允称吴先生奇思妙想的惬意之作。《山静似古日月长》一画,、墨相渗,光影斑剥陆离,以极简洁的物象、色彩,营造出山静似太古,景中日月长,回首千年事,变迁转瞬间的感喟之情,不假雕饰,流露真情,有着直击人心的艺术魅力。《六月银装似瑞雪》、《苍穹一闪送春归》,通过瑞雪、春雷的个体刻划,传递冬去春回,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希翼,同样深获读者之心。

  吴林田是位有灵魂的丹青歌手,他作品中的激越旋律将会传得更广、更远,他恪守的艺术精神亦将绽放更为绚丽的奇葩。(文 万峻池)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