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徐悲鸿《九方皋》

\

  此画作创作于1931年,画幅为139cm×351cm。取材于《列子》所载的九方皋相马的故事,画中人物和马匹都采用的是饱满宏大、庄严稳定的构图,其中在九方皋身上的用笔特点突出,而在骏马身上则用墨更为彰显,一张一弛,极具特色,特别是在九方皋的眼睛以及骏马的眼睛的表达上,更是传神。

  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不带缰绳、追求自由的野马、奔马,而唯有画中这匹黑缎似的骏马心甘情愿被红缰所制。对此,徐悲鸿解释说:“马也如人,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九方皋》一作代表了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可以与蒋兆和的《流民图》相媲美。首先是其意境真实,气息高古,令人“思接千载”;其次是其构图布局主次、虚实、开合相得益彰,人与马,掩映生姿;再者,人与马造型严谨而生动,概括而传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制”,设色古雅质朴。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