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一片溶溶月色,笼罩着静谧的山野,幽深的峡谷,峭立的山峰,嵯峨的怪石……在这样一片幽雅空旷的意境中,当一串苍凉悠远、缠绵舒缓的箫声,伴着风卷松涛的回声,在山谷之间悠悠回荡,由远及近,引领着我们走近400多年前的明代画家王谔,走近他的月光如水、箫声如诉的《月下吹箫图》。
王谔,生卒年不详,字廷直,浙江奉化人,明代大画家,主要活跃于明成化、弘治、正德年间。明代早中期,宫廷院体绘画作为当时绘画主流,雄踞画坛长达百年之久,影响极其深远。
王谔善画山水,所绘山水奇峰异峦、怪石奇山、古木惊湍均气韵浑厚,极其精妙,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他笔下的树石摈弃了丛生疏密的传统技法,描绘仿若泼墨,漫生出一种烟霞云罩、暮霭四合的画境。
这幅《月下吹箫图》轴,纵184厘米,横99厘米,绢本,设色。画面右下方款识:“王谔”。画面布局疏淡合理,构图下实上虚。
作者画面的取景,是一片月光下的山野景象,画面右方,一座斧劈刀切般的山峰直立云霄,险峻峭拔,山崖之上,绿色的植被点点,又给山岩注入了生命的活力。Cdn-WWw.2586.wanG山峰之畔,几座山峰用淡墨虚写,隐隐约约只现出轮廓,烘托出近景山崖高耸巍峨的雄奇气势。与陡峭的山峰遥遥相对的巨大的山石上,两棵枫树斜斜地生长,根须牢牢植根于岩石缝中,枫叶渐红,弥漫着深秋的一丝清凉寒意。巨石之下,几间亭阁鳞次栉比,搭建在山岩空旷之地,飞檐翘角,隐隐有仙山琼阁的画外意境,让人在一片险峻的环境中,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
在这片近景描写中,作者突出了人物主图的刻画,只见一位白衣隐士坐在一小凳上,双手持一长箫,面对山谷崖壑,凭栏吹箫,神情专注,旁若无人,意态悠闲轻松,将自己融入一派山色月光中,情景交融,俨然合成画中一景。在他身后,两个小童静静地端坐一旁,一童合掌,眼望天边,似在为动听的箫声打着节拍;一童手指夜空,小声说着话,似乎为箫声所陶醉,对天边的一轮明月充满了向往。亭阁之下,杂树丛生,枝叶婆娑,一株不见主干的倒松伸出遒劲的枝干,盘旋劲屈,浓墨重染,静穆中蕴藏着无限生机,渲染了画面的气氛。
作者用笔精巧,无论是人物衣饰的刻画,还是神态举止的描述,都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尤其是亭阁的勾勒,笔法细致入微,使用了精严缜密的界画技法,线条舒展,纤毫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