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主瓷板画出炉前曾存异议 解密人民大会堂江西瓷板画屏风

  看到瓷板画《圭峰奇秀》,一位老将军感慨:“我原来还在这棵大树下吃过饭呢。”瓷板画《革命摇篮井冈山》、《英雄城市南昌》、《红色故都瑞金》、《红色安源》无一不出自“梦之队”手笔,先由江西最著名的国画家打好草稿,再由擅长瓷板画艺术的美术家在瓷板上作画,大师联手完成这几幅举世无双的特大瓷板画。近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创作领导成员、老革命家刘云为记者揭秘其来龙去脉。

\

  八一起义的英雄城市南昌作者:燕鸣、蔡锡林

\

  “红色安源”作者:胡献雅、余新民、程其勉

\

  “圭峰奇秀”作者:杨石朗

\

  “红色故都瑞金”作者:吴齐、胡献雅、陆洋

  汪东兴多次赴景德镇调查

  1959年,由当时省委文教书记方志纯、副省长汪东兴、彭梦庾挂帅,江西省组建了“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办公室”,主任由当时手工业管理局局长、老红军沈衷担任,副主任由江西省文化局秘书室副主任刘云担任。cdN-WWw.2586.wANG2013年1月24日,今年已经85岁的刘云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当时办公室从江西各地挑选著名美术家组成国画组,组长为吴齐,副组长为程其勉。为了将国画搬上瓷板,并非一件易事。颜料在瓷板上经过高温烧制后,与之前的颜色相比,色泽、深浅完全不同,明明是精妙绝伦的国画,经过烧制之后,反而变得平淡无奇。为攻克这一难题,包括汪东兴在内的省委领导多次前往景德镇。最终,景德镇的瓷板画专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先由江西最著名的国画家打好草稿,再由擅长瓷板画艺术的美术家在瓷板上作画,通过合力协作,完成绘画烧制的工程。

  王锡良的创新画法一开始存在异议

  根据设计,江西厅要创作一块以井冈山为主题的主瓷板画,左右两边也要各摆设两块瓷板画。

  其中“革命摇篮井冈山”大屏风瓷板画是由37岁的王锡良领衔创作。瓷板画由4块瓷板组成,由于画幅太大,烧制完第一块时就有人议论纷纷,因为他不是用玻璃白填底色,而是直接将色料填绘在瓷胎上,再罩雪白、水绿之类颜色,简化了工艺,但画意更浓。这颠覆传统手法的做法备受争议。

  然而,这幅瓷板画送往北京的时候,受到江西籍艺术家傅抱石和其他名家的高度赞扬。1979年这幅“天下第一山”的瓷板画没有运回江西。

  4块瓷版画被赞为举世无双

  其他4块瓷板画于1979年均入藏省博物馆。4幅瓷板画形制巨大。它们都描绘了什么场景呢?

  省博物馆研究员刘禄山介绍,“八一起义的英雄城市南昌”瓷板画作者是燕鸣、蔡锡林,以绿树成荫、水光潋滟的百花洲为近景,轻烟袅袅的新厂房和云烟缥缈的梅岭为远景;“红色故都瑞金”瓷板画作者是吴齐、胡献雅、陆洋,以欣欣向荣的瑞金城为主景,蜿蜒如练的锦江盘桓而过。“红色安源”瓷板画作者是胡献雅、余新民、程其勉,以“路矿工人俱乐部”前宽阔秀美的花园广场为主景,以生产繁忙的林立工厂为远景,以苍隽雄莽的大山为背景;“圭峰奇秀”瓷板画作者是杨石朗,画面以风景清新秀丽的圭峰疗养院(江西弋阳县境内)为中心,周围环以苍雄、奇诡、隽秀的圭山石峰。

  看到瓷板画《圭峰奇秀》,一位老将军感慨道:“我原来还在这棵大树下吃过饭呢。”刘云说,这几幅国画通过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用釉上粉彩的手段,绘制在特大的瓷板上,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可以说是举世无双。

  文/刘云记者刘国伟供图:刘禄山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