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国画章法中的留白
  中国画讲究开合卷舒,张驰有度,气盈六合,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这种布局之妙境,赋予了国画独特的生命活力,由此产生了画面的动感、气势。     中国画不是在宣纸上的平面设计,其空白处是隐喻了天地自然之道,犹似篆刻章法布局一样,是“此处无墨胜有墨”,无物象之处意境更深远,长卷或壁画中尤为明显。     “留白”是很大的学问,古来大师的空白处,就是行气处,随画意所引,形成动势,导引着观者向作者的意图方向靠拢。     此乃“气韵”是也。画幅不在乎大小,在乎气韵之生动。     纵有千尺之幅,气韵散涣也无济于事,凌乱无章布局紊乱,留白与着墨处互不通气,是布局之大忌。     国画留白是否得当,在于画面的布局、结构间的虚实关系。画面中的物象有一种饱满的张力,布局留白处令人觉有气息之涌动,气势按一定方向,在画幅中形成一股暗流,与画幅中山水人物形成相得益彰的呼应效应。其势添一笔则多,减一笔则少。     留白在国画中的四角、四边都是大有讲究的,其势遇口则出,气韵通畅,是画幅灵动的基础。     一幅国画的气韵,要收放自如浑然一体。形成气势、气运的流动,画面才会有生气,灵秀自然,栩栩如生。     欣赏国画,也要追求“气韵生动”这是中西画审美的不同之处。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