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俄画家处女作被评超越达芬奇

  列宁对托尔斯泰有过评价,说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如果我们看到俄国画家列宾的肖像画《司祭长》、《胆怯的庄稼汉》、《眼神邪恶的庄稼汉》以及历史画《伏尔加纤夫》、《意外的归来》、《拒绝忏悔》等。列宾可称得上以画为镜,照出俄国十九世纪后半期农奴制的黑暗。

  1844年,列宾出生在俄国边境省份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父亲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耕作,生活贫困而艰难。但是,忠实履行军人天职的父亲使年幼的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列宾的绘画才能是由他的表哥引起的。这位表哥在画坊里当学徒,时常给他带来一些水彩画颜料、笔和纸张,使他对于用颜料画画这种游戏简直入了迷。有一次,邻居的一位老太婆告诉他,没有罪的小孩死后可以进天堂,列宾忙问: “天堂里有颜料和纸吗?”

   《伏尔加纤夫》是列宾的处女作,那时他才二十六岁,还在美术学院读书。他在学生时代,就对彼得堡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寄予同情,并开始酝酿这一题材。毕业前一年(1870年),他去伏尔加河两岸观察纤夫们的外貌和生活,和他们一道走很长的路程。站在画架前,他脑海里就出现了许多熟悉的形象,纤夫在烈日下,拉着沉重的驳船,受着酷热和疲劳的折磨。纤带紧紧地“咬”在肉里,绞出汗和血,双脚在滚烫的沙土中蹒跚地走着,没有尽头地走着。耳边响起俄罗斯人的低沉压抑的“伏尔加船夫曲”。列宾于是挥笔涂彩,画出了他的处女作《伏尔加纤夫》。cDn-www.2586.wang
 


 

  画面共十一人,可分三组,第一组二组各四人,尾末一组三人。这十一个纤夫各有各的性格、经历,第一组最前面的包头巾老头,长着一幅哲人的巨额,深邃的目光能够看透人世间的罪恶,据说他的名字叫卡宁,他是经历了漫长人生道路的卖苦力者。他右边有个头发胡须很浓密的汉子,他是俄国典型的庄稼汉。和他俩并排走的有个壮汉,纤带咬碎了他的上衣,他赤露着肩膀,眼睛里射出一股怒火。他后面有个高个子,嘴里卸着烟斗只是装做拉纤的样子。第二组有个红衣少年,他是拉里卡,他的筋骨还那样单薄那样嫩,他是个孤儿,父母抛下他后,还没有忘记在他脖子上挂了个十字架,求上帝保佑他。然而上帝是没有的,他终于进入了农奴的行列。他还不习惯纤带“咬”肉的痛苦,他用左手托起纤带,想借此得到喘一口气机会。他的右边是个肺病患者,咳得以手拭头上的汗。他的左边有一秃顶老头,一边走一边在装烟,他虽然诅丧但顺从了命运。最后一组有个士兵回头望着船主人,他听见了船主在骂,另外两个低垂诅丧地走着。

  这就是农奴的形象,宽大的黑纤带像是缚着这十一个奴隶,那条象征农奴制度的大船就是靠了这些奴隶推动着。这些受苦受难的形象激起人们的愤恨,激起人们要求割断这些绳索的愿望——这也正是画家的愿望,人民的愿望。

  处女作一经展出,画家盖伊看后对列宾说:“在这张油画前,《最后的晚餐》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十月革命后,列宾居住着的故乡,因签署苏芬条约划为芬兰领土。列宁曾多次写信请他回到祖国,但终因年老力衰而未能成行。直到 1930年9月29日病逝于故乡。

  列宾大师的作品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把俄国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了顶峰,以极其无比丰富的创作和表现技巧把画作表现得炉火纯青。( 姜卫华)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