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七千钢笔小画留住番禺水乡
七千钢笔小画留住番禺水乡
图为周年明已完成的330米怀柔写生画。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准备申请吉尼斯纪录。

七千钢笔小画留住番禺水乡
周年明戴上手套细心整理手卷。

七千钢笔小画留住番禺水乡
北国风光。

七千钢笔小画留住番禺水乡
画卷近景。     北方农民生活画卷 糖葫芦的朴实味道     一个小小的复古木匣内,10卷套有丝绒袋的袖珍手卷按编号排成两排,每卷手卷长33米,宽11厘米。cdn-wwW.2586.wAnG展开的手卷中,黑白线条勾勒的北方农民的生活状态栩栩如生。     抽烟、烹调、手揉核桃,这是番禺美术老师周年明绘画之余的生活调剂。自称“土鳖”的他至今没有手机,是个网盲,家里唯一跟得上时代节拍的电子产品是iPad,还是用来画画、写工作备忘。继12年前画完330米长的北京怀柔田园风光袖珍手卷后,近10年间,他几乎走遍番禺100多个村落,用钢笔画下7000多幅手稿。他心中有个小小的“蓝图”,画一幅长达千米的番禺水乡图。周年明说自己走的是一条寂寞之道,绘画并不为图利,而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15年前怀柔写生 绘十米袖珍手卷     1952年出生的周年明从小就跟着父亲学画。在他七八岁时,父亲常将他“拎”到菜市场,让他一个人站在那里仔细观察,独立构思、布局,傍晚5时前要交一幅画,“不然不许吃晚饭。”在这样的训练下,喜欢美术的周年明还在少年时便给自己做了职业规划。“爸爸是画家,妈妈是音乐老师,将来我要接下他们的衣钵,于是就成了美术老师。”     1992年,他来到广州进入一间艺术学校工作。1997年秋天,他带着学生们去北京怀柔写生。四合院、白杨树、大山脉、玉米秆……在那里,师生们被北方农村田园风光深深吸引。“每天都是半军事化管理,冰糖葫芦是我们师生23人共同的爱好。”半年后,周年明带着300多张钢笔画写生手稿回到了广州。     “那些景色像放幻灯片似的在我脑子里反复出现。”周年明坦言,正是这种兴奋感让他打算“挑战”一下自己,于是选择用钢笔画、袖珍手卷的方式来展现原生态的北方农村风貌。“西洋画具、东方画的线条,用最小的画面反映最有气势的景色。”怀着这样的初衷,他没日没夜地画,直到手累到抽筋才停下休息,用了三年时间才将300多张手稿里的内容融合再集中展现出来。周年明介绍,他所画的是怀柔开发前的景色,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而今这些景色已经很难再见到。     十余年番禺生活 “抢救”原生态水乡     完成袖珍手卷后,周年明没有闲下来。工作之余,他每周固定去写生,从最南端的二十一涌开始,几乎走遍了番禺100多个村庄,用钢笔画遍了番禺的河涌、杉皮屋、鸭群、木船、原始村落、祠堂……     这些原生态的自然风貌,是周年明心中最有特色的岭南水乡居住文化。有别于江南水乡的濒水而居,在番禺的水乡,河涌与田园纵横交错“纯天然”融为一体,这番景色让周年明怦然心动。     在番禺居住十余年,来自武汉的他早将自己视为真正的番禺人。他决定动笔将这些未来或将消失的原生态的水乡风景“抢救”下来。     让周年明惋惜的是,如今他笔下的水乡风景近八成已经不复存在了。2003年秋,听说要建大学城,他抢在开建前“驻守”小谷围数月之久,画了400多张写生画。有时他坐在一旁作画,身边便是轰轰作响的挖掘机,巨臂不时地掠过头顶。工人惊叹他的执著,问要不要将机器停下来,让他先画完。“我当然不挡着他们开工啦,他们也是生活。”     这样类似的场景在周年明写生中时有发生,他甚至会刻意“刁难”自己。为了画好各种形态的水,无论刮风下雨、天晴天阴、白天黑夜,他都去到户外仔细观察,“要拜大自然为师。”     他速写     独来独往一支笔     除了周末教一些熟悉的学生画画,每个月收学费200元,以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周年明将其余所有时间全扑在绘画上,几乎没有社交活动。独来独往的他甚至试过连续5天没有与人说话。抽烟、烹调、手揉核桃,是绘画之余仅有的生活调剂。     “土里土气”是画痴     周年明的“老土”程度让常人有些不可思议。不会上网,没有QQ、微博、微信,甚至没有手机。曾有人打趣道:“周老师一出门写生就成了‘失踪人口’。”周年明笑着解释道,不用手机的意义是可以进行不被打扰的生活与创作,排除生活中的干扰。     无名无利唯有愿     周年明心中有个“蓝图”,画一幅一千米的番禺水乡图。以10米为一卷,共画100卷。曾有人想3000元一幅买他的手稿,但被他婉拒了。他说,画画并不为图利,而是一种享受。“动笔时融进了感情,这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张丹羊)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