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品,这里是指中国画的画品。画品,主要是研究画品内的功夫。如果说画外功夫主要是和读书的关系,画品内功夫则更多的是和读画有关。同时,画外功夫只有通过画内功夫才能显出效果。读书能提升人品和画品,一般是人品高,画品亦高,这是中国画的常理。
第一,读书,拓深内涵和扩展意境。我把人品定格为“恒数”,画品是“变数”。当中“恒”数有变的成分,“变”数也有向“恒”数发展的可能,例如风格的形成。怎样提升画品,使自己的创作既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他人;既有哲理的思辨,又有个人独特的风韵。首先要读书,其后要读书,最终要由读书来催生出构思新颖、意境高深的作品。优秀作品产生的前提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阳刚大气的致力追求,从写实到写意,从重物质到重精神,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使国画作品现代化。
第二,读书,使笔墨具有独特的生命力。中国画是饱含情感的笔墨之路,在笔墨服务于造型的同时,有很强的笔墨自身的表现性功能。中国画表现的主要特性,是从笔墨结构的形式表达主体对生命形式的感受。黄宾虹说:“笔墨常变,笔墨精神不变。”强调笔墨的神韵的精神。其实,写意,也就是用饱蘸感情的笔墨,来抒写自己心灵的声音。具体讲,对中国画学术论著的研读;精读我国历代绘画大师的原作;观摩现代人的现场书画创作;通过写生,来提高自己的笔墨精神和技艺。
第三,读书,要有艺无止境的观念和思想。Cdn-www.2586.wANg中国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国美术从原始的岩画和壁画到人物、山水和花鸟的分科,再到唐宋的鼎盛期,由元的文人画至明清的写意画,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画家个人也由临摹至写生,由写实到写意,由画人至画家、名家,都经历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画家,若不断地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就能引发新的变化,使画在思想和内涵、构图和笔墨上有新意,创作出优秀作品。
第四,读书,可辩证地对待自己的业绩。齐白石自说“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吴冠中自评“诗文第一,画其次”。溥心畬自论“与其称我为画家,不若称为书法家,与其称我为书法家,不若称我为学者”。启功也说“我的书法不如画,画不如鉴定”。我为大师的自评感到迷惑和奇异,明明是以画传世,却偏偏要把画外功夫摆到画内功夫前面。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名言:“功夫在诗外。”(罗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