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气势雄浑 境由心生——品读楚石的山水画

 

罗霄山色图 楚石

  惟楚有材。

  书画篆刻家楚石以画炎陵山水而闻名。他的作品展示的都是炎陵山水自然风貌的雄浑苍厚,幽寂静穆,群峰层峦,一山一水,千嶂万壑,都散发着江南山水苍茫秀润的气息,诠释着炎帝神农氏五千年农耕文化与大自然的秀美,并将悠远的人文精神、山水魅力和绘画的艺术语言完美地统一起来。

  在当今中青年画家当中,很少有像楚石这样注重绘画作品的精神内涵,把诗、书、画、印融于一体,具有深厚的文人气象,而且能够将北派的阳刚大气与南派的峻拔秀韵相结合,形成了气势深厚而又意蕴幽渺的审美品格,这在当今画坛是难能可贵的。

  楚石以炎陵山水作为自己的绘画创作课题。这给他的山水画抹上了一层浓重的人文精神色彩,也深深地烙上了五千年农耕文化的印记,作品增添了一份深远的文化内涵。

  楚石在书法、篆刻、国画、诗词、楹联、散文等方面都卓有成果,已出版多部著作,艺术品位较高,这得益于他的学养、勤奋和悟性,他早年以书法、篆刻得名,在全国多次获奖。2003年他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王镛工作室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书画篆刻家王镛,毕业作品《武夷三姑小景》被中央美院收藏,在校学习期间以学生身份在中央美院讲授《诗、联基础》。cDN-wwW.2586.WAng

  楚石的作品,显示出学院派的传统功力,从中可看出他对传统笔墨的再认识,用人文的气息转换与嫁接的方式,使传统的山水画图式转换成具有个性的文化内涵。在苍茫的笔墨中,表现出画家内心世界独特的感受。

  楚石山水画基本上是满构图法的密体山水画。构图上讲究气势,不太强调画面空间的纵深,而强调幽深、高旷、静穆、峻拔,具有浑厚华滋、气势雄壮的气象。

  在他的绘画中,可以看出从书法入画法,画从书出。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说:“中国画法从书法中来”,“欲明画法,先究书法”。楚石的作品笔法遒劲,苍厚凝重,刚柔相济,便是从书法中得来。楚石画树,百态千姿,穿插繁密,多以双勾法画枝、叶、干,其线条沉雄古朴,完全是用篆书的线条运用到画法之中。元代的王蒙曾说:“写画如同写篆书”。正是如此,读楚石的画如同读碑,有一股篆刻的金石味。

  山水画的皴法最能展现一个画家的画风,楚石对前人山水画颇有见解,古人作皴法勾线多带有孤线,他的山水的皴法运用斜直线,交叉组合,然后沿皴的外轮廓或直线两端作点,层层积染。这是楚石在炎陵写生观察崖壁的一块块成条交错的石头结构而悟出来的皴法,同时,将董源的“点缀成形”,范宽作皴的“笔墨攒簇”,米芾的“米点法”,石涛“以点代皴”等技法都溶进了创作之中。他既师古人,又师造化,使绘画的语言得以升华。《秋山流泉图》、《山居溪云来》、《晓钟几杵穿云外,溪水一帘带雨寒》、《山寺秋声》、《幽居图》、《江村暮色》、《八面山高图》等便是这一画风的最好体现。

  艺术作品的风格、形式、语言的取向与选择,决定了画家及其作品的视野、品格和艺术修养。品读楚石的作品,无论是他的焦墨或细笔画,画面点线的皴、擦、勾、点,质朴而浑厚。笔墨繁而不乱,构图满而不臃,结构密而不塞,具有突出的个人风格。作为体现地域特点的山水画,它的绘画形式已超越了炎陵山水的本身,寄托一个画家对自然山水的情怀和山水精神的文化诠释。这便是楚石山水画的高度与深度的展现。他的《秋山云居图》、《罗霄山色图》、《炎陵山居图》、《大壑无声》、《危喦积翠图》、《夏山叠嶂》等作品所构成的笔墨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具有文化指向的艺术图式和中国文化气息。

  楚石的画,具有文人画的品格。画中的题诗,题跋和书法及文章,体现出非同一般的学问、才情和国学修养。他的题画诗,如“云低遮树色,峰峻听泉声”,“断云笼浅碧,老树看深红”,“溪泉落叶双齐下,烟霭流云两不孤”等诗句耐人玩味,颇具才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陆俨少先生在《学画微言》中说:“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这是强调画外功夫的重要性。诗、书、画、印浑然一体,这是中国文人画最为鲜明的表现。

  楚石的山水画于千岩万壑间所彰显的是千变万化的人文气象,如诗意般的造境和酣畅淋漓的笔墨。楚石以独特艺术风格而崭露头角,他仍然在不停地锤炼自己的艺术语言,以他的学养、才情,一定能把绘画艺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刘大为 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