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凝练爽直逸华生韵
  \ 梅兰竹菊(国画)   
  余仁杰的中国画将碑刻古风融合进入大写意的酣畅。这二者在中国古艺术之中是相悖的。但你下过苦功,达到了一定的功力,其写意就生诗情的韵味时,二者就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我们讲的一方面有现代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又传承了传统笔墨的魅力,这也是中国画所以在当代仍然传承而大放灿烂的原因。     余仁杰曾与前辈书法家赵冷月先生是忘年交,将赵冷月先生那种凝练,厚重,然又逸华的书法融合在了 “八大”与青藤的花鸟画中。余仁杰认为“八大”的花鸟画往古风上溯,笔功为上。而青藤的大写意却是将笔功散尽,花姿酣畅生韵。所以,我们看余仁杰的花鸟画一方面笔势横折顿挫,彰显张彦远“六法”的“骨法”,这样一幅花鸟画就笔力见功,画中的景致就往峻刻的爽直中去,景致质朴简朗如磐石一样把画面压住,古气盎然。另一方面,余仁杰又将凝练的笔姿往大写意中去,笔落生花生姿,很有感情的倾心,声情并集。余仁杰又将黄宾虹先生充满幽深的笔墨往深厚中去,我以为这种花鸟画就走出了小写意的过于弱化的笔功,将大写意的酣畅往高古中去,也就是北方画家在当代极具弘扬力的 “精气神”。cdn-WwW.2586.wANg     所以,余仁杰的中国画在大写的酣畅中很使画面有一种蔚霞的张力,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叫感觉,也叫“气息”,讲到底还是意境。中国画的意境是透彻的,碧波倾情,不似之似。余仁杰的这幅画就是试图表现这种无形的魅力,触摸艺术的心灵,画面渗透出的笔墨虽然是套在具体的景物上,其实此时有形胜无形,形很飘,又很生骨,画面景致意境就延伸了。正如王国维所讲,诗到当代意境成了境界说,画面的景致摆脱了自然而进入一种造景。余仁杰以书法笔姿表现,正如吴湖帆先生所讲,恽南田的画本质上见书法之骨然抒情。余仁杰知其然,所以,画面的水墨效果又有西画的视觉美,我以为余仁杰的国画是写与水墨的合一,使整个画面有一种以纯书法理念在画大写意之美。(作者:卢金德)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