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慎《高士抚琴图》
《高士抚琴图》为立轴作品,创作于乾隆壬午年(1762年),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晚年狂草入画大写意人物画之代表作。画中人物虽是耄耋老者,眉须全白,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左手托琴,右手抚琴,全神贯注,一副怡然自得、乐在其中的样子。十足一位情操高雅的饱学高士,且行且奏,令观者顿生敬仰羡慕之心。
“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仔细倾听,或许他正在弹奏的是俞伯牙的《高山流水》。画中老者深衣白素,以狂草法勾勒,看似寥寥几笔,但线条简洁干练,缓急有度,衣褶层次分明又不失飘逸之感。整个画面虽然着色单一,但构图形式、笔墨气韵、人物神态奔放大气,乍看似随意涂抹,毫无章法,细看则笔笔苍润,浓淡相宜,形色全俱,且笔力沉雄,有一气呵成之感。
黄慎对自己的绘画常作分类自评,凡最得意者题诗作跋,次者则识以岁月,再次者只署“瘿瓢”二字。此画虽款识为“乾隆壬午秋写于层云阁,瘿瓢”单款,但并非作者草草之笔,也不失为黄慎晚年得意之力作。cDN-wWW.2586.waNG画面人物或神似仙,鼓琴弄音,是这位平民画家假音觅音而又孤悲自得的一种心境写照。
黄慎的画国内各大博物馆藏量较多,如:故宫博物院的《漱石捧砚图》;上海博物馆的《金带围图》扇面;天津艺术博物馆的《醉眠图》册页;秦岭珍藏阁的《十二司月花神图》大幅横轴、《伏生授经图》轴;扬州博物馆的《渔归图》等,都是黄慎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
■作者简介:黄慎(1687年~约1770年)
黄慎是清代扬州画派画家,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山人,简称瘿瓢,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等。自幼家贫,随父自学,后父早逝,为赡养慈母,学画谋生。早年师从上官周,多绘工笔画,中年学怀素,并以狂草入画,变为粗笔写意,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黄慎在扬州画派中以诗、书、画三绝著称,尤其是在人物画方面成就最高。他以草书笔意入画,作品呈现出一种气势磅礴、雄浑狂放的壮美风格,有“草书入画”第一人之称,为后来画家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黄慎书画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多从民间生活取材。他以超凡全面的艺术才情创造了数以千计的作品,对当时画坛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