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艺术家张永正的“新陋室”
  张永正在工作室中弹奏着心爱的冬不拉     工作室小景    张永正的一幅抽象画作      阳光穿透了天空的薄雾,城市的喧闹声也随之增加。这是一片混杂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路边施工的吵闹声,工人们的吼叫声,街边地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在北市区的金江小区,突然出现了一阵戛然而止的宁静,艺术家张永正在他的工作室里用冬不拉不紧不慢地弹着沁人心脾但又叫不出名字的曲子,仿若把人带到了广阔静谧的西北土地上……          简单元素演绎出丰富色彩与惊喜     张永正三十多岁,中等身材,身着黑色细麻对襟衣,围了一条枣红色围巾,脚上穿一双灰色的棉布鞋,背着一个旧黄色的布袋。张永正很喜欢这样休闲轻松的装扮,“我奶奶八十多岁了,我的一些对襟衣和棉布鞋都还是她给做的。cDN-WwW.2586.wANg”谈起奶奶,张永正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张永正是甘肃陇西人,之前在北京工作,2003年从北京来云南玩,那时正值非典时期,没法回京,云南舒适的气候、闲适的生活状态给他带来很大触动,他于2004年正式移居昆明。     这是一个有着一百五十平方米的大房子,有六个房间,其中一个最大的是工作间,平时张永正就是在这里作画。还有一个稍小一点的房间是会客室。这两个房间墙壁被刷成最简单的白色,地上铺着白色的地板胶。而其余四个房间堆放着作画用的颜料、工具、画架以及已经完成的画作,房间墙壁没有粉刷,土黄色的墙面裸露。工作间里挂着多幅画作,颜色不一、长短不同、方向各异的线条杂乱无章地铺洒在长条形的画布上。     线条在张永正的创作中很突出,在他看来,线在中国的艺术里面是最重要的,他喜欢用线也更擅长用线。而这与他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不无关系。除了线,张永正还尝试过用绳、抹布、衣物、刮刀等材料沾墨或水在纸面或布面上鞭打、滴洒、拓印,房间地板上充斥着这些行动留下的痕迹,或深或浅、或明或暗、五颜六色。张永正这个人和整个工作室,通过最简单的元素演绎出丰富的色彩与惊喜,同时给人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从2012年,穿越到了古代,周遭都是文人雅士,陋室与桃花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走出工作间,右拐,就来到会客室。一张长桌子,铺着黑色的画毡,一张红沙发,民族风的沙发罩子,两块长木板,或支在几个纸箱子上或支在几个塑料盒子上,上面零散地放着书、一张小时候和哥哥的合影以及朋友送的冬不拉。还有一块长木板上放着一整套茶具,张永正非常喜欢喝茶,而且是普洱。         将绘画作为“思考笔记”     张永正的作品大多数都是抽象画作。圆、方、分割、刺激的放射状、艳丽夺目或深沉晦暗的纯色、冷峻玄奥的画面氛围,还有暗藏珠玑的玄学知识,这就是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张永正喜欢阅读传统文化的东西,而他的艺术创作也正根植于中国的传统和思想模式。他把宇宙的点点滴滴都纳入到作品中来,既关乎人类的物质家园,又涉及精神和灵魂世界。从2005年开始,他采用《易经》里的系统创作,比如他运用色彩的方式——选用了红、黑、绿、白、黄五种颜色,分别对应南、北、东、西、中五个方位,按照《易经》的说法,它们又依次对应着五行,即火、水、木、金、土。     看着工作室里众多纯粹由颜色、点、线、面、肌理、构成、组合的视觉形式画作,想着深奥的《易经》,我好奇问他,你认为看你的作品需要预备知识吗?他笑着回答道:“比方你听一首非洲的歌,一首德国的歌,可能里面的歌词你听不懂,但是对于这个曲子,它所传达出的信息或者是感受,你是可以感觉到的。抽象艺术就可以从这方面去理解。你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其实是在跟艺术家在交流、对话。至于交流感受到的东西是什么,就因人而异了。有一个台湾的收藏家通过我的作品而想再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觉得这很有意思。”     抽象画以外,工作室里还挂着一幅反映现实生活的主题画作——2010年创作的《钓鱼岛》。此外还有汶川大地震、灾难之水、愤怒的长江等作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张永正对社会的洞察和一种人文关怀的意识。平时我们看书,若有所感,就做做读书笔记,写写自我感悟,而张永正看书之后他选择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人思考与体悟,人物画作《甘地》、《虚云法师》、《叔本华》就是这样诞生的。     细看这四幅画,你会发现画面上布满了类似行草一般连续的字样,就像一部暗藏诡秘叙事的长篇小说,让人有一种想探究谜底的冲动,然而这些“文字”又都是不可识别的。局部看上去近似象形文字,但也像一根根铁丝网。而这样的创作正是张永正家乡甘肃的马家窑彩陶文化给他产生的灵感。     选择抽象画创作,选择运用玄学的知识,选择加入谜一般的“文字”,张永正显得有些另类,“我不想跟别人一样。”小时候的张永正在很多方面就不想与别人相同,真正搞创作的时候,也不想与别人一样,这个别人指代的是“大多数”,张永正想要做的是“真实地表达自己”。         “乱弹”冬不拉 慢打太极     交谈中,张永正的手机响起,铃声是藏传佛教喇嘛诵经的声音,这让我不禁感叹,他的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每天,张永正早上九点钟到工作室,下午六点钟回去。一天里,有时候画画,有时候弹琴,有时候喝茶,有时候练习书法,有时候看书,傍晚时分,练练太极。     正说着热闹,张永正在我们的要求下弹起了冬不拉。这是一种哈萨克人传统的弹拨乐器。音量不大,但音色极为优美。撩人心扉的音乐中仿佛看到辽阔的草原上欢腾的羊群和疾行的骏马。但令人极其惊讶的是,张永正居然看不懂简谱,刚才的弹奏不过是他一个人自娱自乐“没谱地乱弹”,而在我们听来却是一首悦耳的曲子,叫人驻足聆听。     弹奏完毕,张永正坐在椅子上,熟练地烧水、洗杯、泡茶,说话间隙偶尔呷一口。     房子外响起施工机器嘈杂的声音,张永正起身把窗户关上,密实的窗户挡住了城市的喧嚣。“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都很焦虑、浮躁,大家都在赶时间,每个人都很疲惫,但其实都可以调整,关键在于自己的选择,你要有那样的一种自觉,放慢一点脚步,只有你慢下来,才有时间和空间来思考问题。”在张永正眼里,喝茶、练书法、弹琴、打太极拳、看书等,都是让人静下来的一个过程。他特别提到自己从2008年开始练习太极,他用身体来感受自己喜欢的道家文化,而这正是一种从身体到心灵都可以得到修行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一方面使人可以变得更安静、头脑更为清醒。     人物名片     张永正:1978年生于甘肃陇西。1996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现居昆明,职业艺术家,主要从事抽象艺术创作。(见习记者 江维维)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