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代著名画家谢时臣画了一幅描绘武当霁雪胜景的作品,即《武当南岩霁雪》。 这是他在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荆楚远游之后又一力作。此前,他曾创作《武当紫霄宫霁雪》描绘武当紫霄宫雪景 (《武当紫霄宫霁雪》现藏于上海市博物馆)。
《武当南岩霁雪》画作高将近3米,宽为高的三分之一,不但画幅更为壮观,写实的细节更丰富,而且画家对朝山进香活动观察描写的兴趣,更加展露无遗。
《武当南岩霁雪》如今珍藏在青岛市博物馆。此画描绘的是武当山南岩雪后的情景,为章法淡着色的山水画。自题:“写乾坤名胜四景,景皆予曾亲览,历历在目者”。按其自题当有四幅画作,现仅存此幅作品。
在这狭长的画面上,左右两山崖上各有一组宫观建筑遥遥相望。左边宫观前的悬崖边立着一对石柱,柱前有一梁悬空伸出,这一悬空石梁就是武当山著名的龙头雕梁。石梁后沿峭壁而建,石栏围绕的建筑无疑便是南岩宫。南岩宫的位置确定之后,由地圆中的相对位置判断,右边部分为树叶遮掩的那组建筑,应该就是上一幅画中的紫霄宫。CdN-WWW.2586.waNG山路上登山的人或骑马,或步行,有文士装束的,有挑夫,也有戴斗笠拄杖的,络绎不绝。
画作上,山路上方的南岩宫前一幕惊险的情节正在上演,有一人已勇敢地捧香走过石梁,正准备把香插在龙头上的香炉内。宫前许多人聚精会神地围观,有的甚至跪在石柱前为他祈告。
类似的用以考验信徒宗教虔诚的石梁或石桥,在许多朝山圣地都可见到,人们相信心诚则可安然走过,毫发无伤,心不诚则会坠下万丈深渊。这种信徒发愿试炼的景象,在宗教圣地或时有所见,但在中国山水画中可能是第一次出现。
有趣的是,为了凸显南岩宫在画中的重要性,画家不但在宫观前以丰富生动的细节吸引观画者驻足欣赏,而且将观画者的视线节节推向朝山的目的地,使人们在视觉上感受到登山香客强烈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