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黑白层深中品鉴油画逸境国魂
  从《回望昆仑》高天浓云中一路走来,思行10年,漂泊在《黑白东西》浩瀚无边的墨色宇宙。在西方油彩和东方水墨的调色板里,朱乃正思行在中西艺术视觉佳构的“寻根” 之旅中…

  白山黑河间抒发油彩情怀

  严峻高寒的西北凉气,从未冻结他艺术笔触的伟岸。一颗年轻的心,在那里体味着21年的曝晒、疾风和沙尘交加。怀揣暖壶烈酒,酒兴之中勾勒出莽原厚林,将青春忘却在空放的时代画框之中。《5月的星光》、《雪原风情》、《格萨尔》的壮丽画章,封印着朱老艺术史诗中弥足珍贵的岁月。青藏高原的白山黑河一直铭刻在朱老的心灵深处,沉静高远的大自然犹如神来之笔,是艺术家用之不竭的灵感泉源。

  磨砺使艺术超拔,朱老不仅在油画艺术道路上登峰造极,更在诗书墨篆中学艺精深。10年前《回望昆仑——朱乃正西部油画写生笔迹》画展,是他灵魂呼喊的时光回望。即便是调回北京任教,安守在全国艺术的最高学府,忙身于油画、丹青、墨篆、诗篇中的中西创造。暮色印染的朱老,还在沉目眷恋着西北的牧民晨炊、傍晚的垦荒篝火、夕阳里的青稞田、边草畔的马嘶声、青海湖的淙淙湟流与松巴峡的清朗涛声。当人们震撼于他油画辉煌的过往时,他却走向墨色层深中,叹慰国画艺术之民族根基。

  10年间,朱老酒行敦煌、碑林,试图找寻中国油画舶品质疑的民族传统缺失。cdn-wWW.2586.Wang在中国油画100年的进程中,如何将中国文化根基和人性内涵赋予油画,成为中国油画同仁茫然难辨的艺术咏叹调。10年后的今天,77岁高龄的朱老发布新作画展《黑白东西》,呈献出中西艺术文明差异的本次“寻根”之行的应答,震响艺林……

  黑白墨碑中悟道中西合璧

  《黑白东西》的画廊里,回响着朱老的中肯坦言,“书法是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底线。”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在汉字罗列中思考着艺术的真谛,书法集成了分门别派的历史人文,中国美术理论的根基即是由文人书画而来。哪怕在波澜汹涌的社会浩劫中,笔墨纸砚仍然是艺术家们打破形式隔膜的深刻人文历程。朱老用黑白系列作品的“思、悟、行”三个概念语境,重新梳理着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盲点与中国墨篆道化的传统脉息。群画《黑白东西》皆由丹青墨篆遥相呼应,万变不离其宗,“我心悟解我身所处”。任材料、形式、媒介繁乱不清,于中国独有的墨篆耕耘中极目远眺,品道艺术分流,滋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艺学人文。
  
  停在《黑白东西》的画展正门,“励志”二字分外明显。朱老豁达、乐观、豪爽的胸襟以及他洒脱的人生态度,使得年龄的困境在他面前泉化为一种思想的涓流。不受时潮的约束与迷惑,返璞归真,一路画途不倦,不断书绘情怀,了然顿悟后付诸行动。《心经》、《胡杨林》、《雨后九龙山》等自藏新作环绕大厅,中央巨形灰墙上挂有7幅朱老近照连拍,有质疑、有开怀、有沉吟、有冥想,终一幅侧面像明释了他人生画途的醍醐灵醒。本届画展中既有传统墨篆的刚劲张力,又有国画人文的飘逸洒脱,在黑白调和中,似乎已予世人道出中国艺术根基的墨艺哲理。走出画廊,蓦然回首时,门联前人流驻足默念,“天地一轮月,怀空万点星”。朱老在古稀之年,为中国的艺术道路又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后者也安抚了前人的寄托。

  不仅是中国油画,在“国派”与“洋派”的艺术道路上不应片面观望,何苦徒作“汉界”划分沟壑。中国独有的传统固然极佳,但若将格局放大,国外的油画、建筑、雕刻无一不是历史人文的时代印迹,不应被国画外推。中国油画同于传统书法墨迹中提到的“和穆去其纤,雄放去其犷,跳荡如虎而神变如龙,穷极变化而动合矩度”。书画不分的中国画艺术传承,伟岸自如……(文/黄雅娜)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