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印记——赛克勒博物馆藏西洋版画展》侧记
大型版画巡展《大师印记—— 赛克勒博物馆藏西洋版画展》在自治区博物馆展出半个月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这是继《美美与共——六国美术作品展》之后,我区又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大手笔,为各族观众提供了一个与艺术大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大师印记——赛克勒博物馆藏西洋版画展》共展出十位著名西方艺术大师108件(套)作品。这次展览汇集了国外知名画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尤为令人关注的是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杜米埃、野兽画派的马蒂斯和德兰以及立体画派代表人物的毕加索等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刻录了大师心灵的印记。
杜米埃的超强幽默感
版画是在木、石、金属等材料上进行人工刻版、印刷的限量美术印刷作品,也是欧美和日本等艺术市场发达地区销量最大的画种。版画艺术的可复制性提高了艺术品的传播速度,艺术家们利用版印技术将他们的作品留传于世。
杜米埃是西方艺术界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毕生创作了大量雕塑和油画,但他的4000多幅版画作品为他赢得了“人民的米开朗基罗”的美誉。本次展出的杜米埃几十幅版画散发出杜米埃式的幽默、风趣及讽刺的魅力。
《法国人自画像》发表于1849年3月29日《嘈杂声》杂志,表现了同一个画家在画架前和镜子前展示的不同表情,此作品是杜米埃嘲弄某些艺术家的自命不凡。cdN-Www.2586.wANg在这本杂志上,他还发表过了《木材很贵,没有人买艺术作品》,这幅作品和《烧了他们的家具的最后一块木头》都描绘了一个饥饿的画家的画室。这是展览中记者非常喜欢的两幅作品,幽默、讽刺意味浓厚,画面的故事性强,让大家莞尔一笑之后,又陷入了沉思。
《妻子责怪丈夫外出没有带伞》出自1843年发表的《典型巴黎人》系列版画。画面中,夫妻俩带着孩子顶着风雪,身体向前倾斜45度,一步一步艰难前行。杜米埃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日常生活场景和寻常小人物的偏爱。《巴黎游客》系列中杜米埃捕捉恶劣天气的超凡能力在这里而又一次得到了展现。当杜米埃创作这组有趣的游客游览巴黎版画的同时,他也在想象法国人游览中国时的情形。实际上,杜米埃从没有真正来过中国,《中国之旅》系列中的中国纯属想象,而在很多方面的描绘与当时的法国十分相似。事实上,这些人物的面部特征、服装和举止,基本和中国人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观众对这些作品的喜爱。一个艺术家最迷人的是他的创造力,杜米埃的确让人叹服。
风格各异的大师之作
在这次展览中,立体主义画派创始人之一的毕加索也有精彩的版画作品展出。
毕加索的盛名源于他丰沛的艺术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及他留下的大量多层面的艺术品。他在绘画上的造诣世人皆知,但由于他在版画拓印方面不是“科班出身”,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的版画匠”。 版画是毕加索创作中比较随意自由、信手拈来的一部分,直接地反映出他思想、情感、情绪的波动,创作手法也十分新颖独到。毕加索一生创作大量的版画,本次展出的8幅作品显示了这位天才艺术宗师源于传统和古典的风格。
毕加索的《被蛇咬的尤璃狄丝》蚀刻版画,是《变形记》的一部分,是毕加索古典风格的杰出代表。而《牛》又采用了蚀刻和糖水技法。此外,还有《公羊》《猴子》和《鹿》等,这次展出的毕加索作品多以动物为主。
他笔下的人物也显得有些不同,《致一位脱戒指时被针扎了手的女士》为贡戈拉诗集《二十首诗》所做,另配有毕加索的手蚀刻副本。有一批观众在这幅画前停留驻足,想从这寥寥几笔中寻找大师的与众不同,也有人笑称如今稍微学几年美术,就可以达到这个水平。而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宋向光则笑着说,第一个画出来的就是大师级作品,而第二个画出来的就是普通的作品。
在一幅彩色版画中,一年轻学者正在阅读书籍。画面颜色包括黄色、棕色、蓝色等,这是德兰为拉伯雷的《巨人传》所做的木刻版画插图。这些彩色图画表现了巨人国王、他的儿子的婴儿时期、狮和学者等形象。这是这次展览中为数不多的彩色版画。德兰的版画不多,这几幅作品虽是他的后期作品,但仍显示了野兽派特有的风格——喜欢用红、黄、蓝和绿构成鲜明亮丽的色彩图案,粗犷的笔触勾勒出极富表现力的效果。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代表作是油画《自由引导人民》,本次也展出了他1834年至1843年间为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哈姆雷特》创作的一系列插图。这套版画于1843年在巴黎限量80套印制,世界上只有很少几所博物馆拥有完整的一套,此次展出了原版中的11幅,让我们可以一睹这位大师作品的浪漫气质。
这些西洋绘画大师的版画作品属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在边陲新疆能够见到这些绘画大师的真迹,感受他们内心深处对艺术与生活的那份执着追求,真是为冬日的新疆燃起了心灵火焰。
以上图片均为:12月8日,市民在自治区博物馆参观“大师印记——赛克勒博物馆馆藏西洋画”展览。(记者 玛依古丽·艾、加尔肯·依马曼德摄 )
版画是在木、石、金属等材料上进行人工刻版、印刷的限量美术印刷作品,也是欧美和日本等艺术市场发达地区销量最大的画种。版画艺术的可复制性提高了艺术品的传播速度,艺术家们利用版印技术将他们的作品留传于世。
杜米埃是西方艺术界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毕生创作了大量雕塑和油画,但他的4000多幅版画作品为他赢得了“人民的米开朗基罗”的美誉。本次展出的杜米埃几十幅版画散发出杜米埃式的幽默、风趣及讽刺的魅力。
《法国人自画像》发表于1849年3月29日《嘈杂声》杂志,表现了同一个画家在画架前和镜子前展示的不同表情,此作品是杜米埃嘲弄某些艺术家的自命不凡。cdN-Www.2586.wANg在这本杂志上,他还发表过了《木材很贵,没有人买艺术作品》,这幅作品和《烧了他们的家具的最后一块木头》都描绘了一个饥饿的画家的画室。这是展览中记者非常喜欢的两幅作品,幽默、讽刺意味浓厚,画面的故事性强,让大家莞尔一笑之后,又陷入了沉思。
《妻子责怪丈夫外出没有带伞》出自1843年发表的《典型巴黎人》系列版画。画面中,夫妻俩带着孩子顶着风雪,身体向前倾斜45度,一步一步艰难前行。杜米埃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日常生活场景和寻常小人物的偏爱。《巴黎游客》系列中杜米埃捕捉恶劣天气的超凡能力在这里而又一次得到了展现。当杜米埃创作这组有趣的游客游览巴黎版画的同时,他也在想象法国人游览中国时的情形。实际上,杜米埃从没有真正来过中国,《中国之旅》系列中的中国纯属想象,而在很多方面的描绘与当时的法国十分相似。事实上,这些人物的面部特征、服装和举止,基本和中国人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观众对这些作品的喜爱。一个艺术家最迷人的是他的创造力,杜米埃的确让人叹服。
风格各异的大师之作
在这次展览中,立体主义画派创始人之一的毕加索也有精彩的版画作品展出。
毕加索的盛名源于他丰沛的艺术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及他留下的大量多层面的艺术品。他在绘画上的造诣世人皆知,但由于他在版画拓印方面不是“科班出身”,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的版画匠”。 版画是毕加索创作中比较随意自由、信手拈来的一部分,直接地反映出他思想、情感、情绪的波动,创作手法也十分新颖独到。毕加索一生创作大量的版画,本次展出的8幅作品显示了这位天才艺术宗师源于传统和古典的风格。
毕加索的《被蛇咬的尤璃狄丝》蚀刻版画,是《变形记》的一部分,是毕加索古典风格的杰出代表。而《牛》又采用了蚀刻和糖水技法。此外,还有《公羊》《猴子》和《鹿》等,这次展出的毕加索作品多以动物为主。
他笔下的人物也显得有些不同,《致一位脱戒指时被针扎了手的女士》为贡戈拉诗集《二十首诗》所做,另配有毕加索的手蚀刻副本。有一批观众在这幅画前停留驻足,想从这寥寥几笔中寻找大师的与众不同,也有人笑称如今稍微学几年美术,就可以达到这个水平。而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宋向光则笑着说,第一个画出来的就是大师级作品,而第二个画出来的就是普通的作品。
在一幅彩色版画中,一年轻学者正在阅读书籍。画面颜色包括黄色、棕色、蓝色等,这是德兰为拉伯雷的《巨人传》所做的木刻版画插图。这些彩色图画表现了巨人国王、他的儿子的婴儿时期、狮和学者等形象。这是这次展览中为数不多的彩色版画。德兰的版画不多,这几幅作品虽是他的后期作品,但仍显示了野兽派特有的风格——喜欢用红、黄、蓝和绿构成鲜明亮丽的色彩图案,粗犷的笔触勾勒出极富表现力的效果。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代表作是油画《自由引导人民》,本次也展出了他1834年至1843年间为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哈姆雷特》创作的一系列插图。这套版画于1843年在巴黎限量80套印制,世界上只有很少几所博物馆拥有完整的一套,此次展出了原版中的11幅,让我们可以一睹这位大师作品的浪漫气质。
这些西洋绘画大师的版画作品属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在边陲新疆能够见到这些绘画大师的真迹,感受他们内心深处对艺术与生活的那份执着追求,真是为冬日的新疆燃起了心灵火焰。
以上图片均为:12月8日,市民在自治区博物馆参观“大师印记——赛克勒博物馆馆藏西洋画”展览。(记者 玛依古丽·艾、加尔肯·依马曼德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