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醉归
\ 唐云作品     唐云1938年从杭州卜居上海起,几乎是再也没有离开过上海。这里面有多种因素掺杂,首先是他心仪海上画坛,因它能够在当时中国画坛引领潮流风起云涌。唐云8岁开始习画,青少年时单独靠临摹早期柯罗版画自学,凭借悟性和潜力,较早地便在杭州冯氏女子中学担任国画教员,在此期间同画家姜丹书、潘天寿、来楚生等人结成艺术交流的“莼社”。上海成了他向往的大学堂。唐云先后受聘于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国画,自身的艺术修养也循序渐进。我们发现光在那段上海“孤岛”时期,唐云同他的画友邓散木、白蕉等举办《杯水画展》、《三友画展》等多次画展,值得称道的是将展出收入全部赈灾济民。唐云在上海的生活开端竟是这样跌宕走来,接着开了个人画展,他的绘画艺术名声大振。进入1950年代,唐云的艺术生涯逐步迈向高峰,他早期初习人物、次学山水、再学花鸟,在心态平稳时三者样样粗进精出,他的治学精神聪颖天赋长期以来是为画坛楷模。同道们说起唐云,肯定他是一位注重艺术修养的画家。记得1960年代初,为配合上海花鸟画展首次赴北京展出,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画人民喜闻乐见的花鸟画》一文,引发全国同行的共鸣。CDN-WWW.2586.waNg如果我们耐心梳理一下唐云的艺术发展轨迹,那么人物山水花鸟画他是各有建树,各有千秋。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一直看重唐云的花鸟画,往往忽略了他的山水画的存在。静下心来读读唐云的山水画佳作,除了感恩和启发,除了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评估唐云以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内核要素显示,一位成功画家的成熟理念不是一朝一夕铸就的,是在无数痛苦反思甚至于难以自拔的基点上的取舍。关于山水画理论以及山水画创作中的醒悟,唐云在80年代有过精辟的论述。那是在大石斋里,我们几个围坐在他左右倾听:年轻时候有段十分倾心山水画创作的光阴,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安静气息所吸引,逐步对沈周、石涛以及上溯元四家的特殊爱好。这是前奏,接下来就看怎样融会贯通了,使然成为表现喷薄内心积淀的刚柔相济雄秀旷美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清晰地分辨出唐云追求的格律是苍劲奔放的况味,实在是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是画心经。唐云告诉我们:山水画在绘画生涯中心追手摹从未放弃过,顺手从画案下拿出几张近期山水画佳作,从中透析出他晚年勤于思考笔头老辣与爱恋心情的状况,执着心思令人敬畏!请看《虎头岩》中的恣肆不羁的墨色相加,水乳交融的整合为一的表现,说明唐云的晚晴生活灿烂无比。(苏剑秋)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