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玉雕书画堪称绝 铁笔神工见匠心
\ 王玉敬正在潜心创作《春江花月夜》     在玉石上可以作诗作画。王玉敬的铁笔书画艺术堪称一绝。他的作品将玉雕传统技艺的工艺美与书画内涵的艺术美巧妙结合起来,在书法、绘画、雕刻中游戈贯通,更加彰显内涵,独具匠心。     百年工艺 五世传承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镇平县晁陂镇寻访这位玉苑奇人——王玉敬。一走进院子,一股文人气息扑面而来,不大的院落布置得十分雅致,盆景、奇石、花园一应俱全。大师的工作室更是挂满了篆隶行草书法作品,一张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铁笔王”商标注册证格外引人注目。在一缕茶香中,王玉敬娓娓而谈,其不平凡的玉雕书画生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王玉敬,字趣石,号钰雅博,官桥墨人,生于1952年。玉雕书画手艺是他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他还记得,小时候一下学就帮父亲用人工自制的脚踏砣机在玉石上雕刻。二十几岁的时候,生活艰辛,他白天在街上卖自己写的对联糊口,晚上在家学习玉雕手艺。     据王玉敬介绍,从他的高祖王明亮开始,他们家族就从事玉雕书画手艺。这门手艺不仅要求书画者具备玉雕工艺技能,还要具备书法和绘画的功底才行。Cdn-www.2586.wAng因为玉雕是主体,书法和绘画是玉雕作品的再创作,进而达到三位一体。现存于中华玉文化博物馆的“百玉图”就是王玉敬家族几代共同完成的杰作。     采访时,王玉敬的桌案上放着一块最普通的黑白料碧玉,一支电子“铁笔”。细细观赏发现,这块碧玉上已有一幅即将完工的《春江花月夜》。王大师顺色立意,巧用俏色,白料处雕作明月、云雾、流水,黑料处作人物、翠柏苍松、楼阁船只,画面中间用小篆作《春江花月夜》全文。一幅江南春夜美景跃然板上,深刻隽永,温文雅致,古意悠远。     技艺精湛 玉苑一绝     王玉敬在从事玉雕工作40余年中,创新进取,潜心研究,现有亚洲工艺美术大师、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民间工艺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南阳宝玉石协会理事等多个头衔。     春暖花开的日子,一幅幅、一件件艺术精品在他的手底下绽放;风雪飘飞的严冬,也挡不住他挥舞铁笔的激情。无数个朝阳起落,四十载呕心沥血,王玉敬将这门祖传的技艺发扬光大,在玉雕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他设计出的作品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填补了国内此项空白。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并被收藏。其铁笔玉雕篆刻“百寿”、“百福”屏获得了河南省民间艺术大赛金奖,制作的“百玉图”已被中华玉文化博物馆珍藏,其成果已载入《河南省工艺美术图志》、《世纪名珍录》、《中国东方艺术家》、《中国当代创业英才》等国家、省级十余部典籍。     一项项荣誉、一座座奖杯,每一件作品背后都倾注了王老的汗水和心血。《道德经》碧玉仿古简书卷是王玉敬历时三年的经典之作。全经由1152根高28厘米、宽1.8厘米碧玉书简组成,总长度为12.44米,净重50.06公斤,用篆书和楷书刻录15183字。为增强艺术和视觉效果,经文还配有《道德经》作者老子雕像、仿青铜器牛尊、八卦炼丹炉等,有极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王玉敬说,这部碧玉《道德经》的每一根玉简,需要多长、多宽都是有考究的,是查过古书才定下来的。1152根玉简,每一根都是手工打磨而成。仅每根简上的银扣就辗转三个地方制作而成。     亟须保护 造福社会     王玉敬家族的玉雕书画技艺在玉雕界异军突起,为艺坛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玉雕书画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正值繁荣时期,但这门独门技艺也面临失传的危险。王玉敬说,他已年过花甲,视力、脑力、体力都在急剧下降,这门手艺对玉雕、书画水平要求都比较高,既花时间又费精力,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急于求成,沉不下心也俯不下身,王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时常哀叹:“这门手艺可不能在我这代‘断了线’!”     为了不让这项特色技艺失传,镇平县文化局先已将王玉敬家族几代传承的玉雕书画技艺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希望提升保护规格。同时,将玉雕书画技艺申请注册为国家级商标“铁笔王”,又将镇平醒石工艺有限公司作为王玉敬大师的传承基地,使之从家庭作坊中走出来,更好地发挥传承作用。     王玉敬也已摒弃世俗观念,决心把自己的传世玉雕书画技艺奉献给社会。他在培养儿子王学清为传承人的同时,还在社会上广纳贤才。     采访的最后,王玉敬说:“玉雕书画技艺是我们家族的传家宝,是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丰富和发展,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我愿毫不保留将这门艺术奉献给社会,让其发扬光大,为传承中华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南阳日报)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