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丸”之地绘大千世界






黄玉麟从小便喜爱绘画,解放时期曾在墙壁上画过很多宣传画。结婚生子后,因为大儿子从小也对绘画情有独钟,为了儿子他便买来很多美术书籍学绘画,然后再教给儿子,也是在教儿子的过程中,黄玉麟积累了不少美术理论,学习到很多绘画技能。而黄玉麟的大儿子现在是苏州一位知名画家了。
1997年退休后,绘画便成为黄玉麟老人晚年生活的最大爱好。三年前,因为家里吃酱菜、蜜桃罐后留下的玻璃瓶比较多,再加上自己喜欢吃咸鸭蛋,他便萌生了绘制蛋壳画,然后放置在玻璃瓶中来保存展示的想法。于是他就尝试在吃掉的蛋壳上作画。刚开始蛋壳上怎么也画不上去,后来他发现是因为蛋壳外表太滑了,于是他便用钢丝球把蛋壳打粗糙一些,然后再在上面作画。
黄玉麟老人告诉记者,蛋壳上绘画和宣纸上绘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宣纸上绘画先用毛笔勾出轮廓,然后再着色。而蛋壳因为不能吸水,所以绘画的顺序正好与宣纸上相反———必须先着色,然后用毛笔勾出轮廓。蛋壳因为呈椭圆形,所以绘画必须通盘考虑。“各种元素要自然整合到一起,从上到下看都是一整幅画。”黄玉麟说,蛋壳上绘画用墨和留白都很复杂和讲究。“有时我觉得蛋壳画了之后,留白太多了,便会在上面写一首诗填白。”
记者注意到,一个不及拳头大小的蛋壳,黄玉麟能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黄玉麟的蛋壳画上大量出现了山水和飞鸟。“我在蛋上绘画,表达的是一种心境。”黄玉麟老人表示,他希望人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美丽的家园,于是就画了大量的山水画。黄玉麟的老伴因为要24小时照顾100多岁的母亲,长期不能陪伴他。他便在蛋壳上画了一只鸳鸯,然后在上面写上一首自嘲的打油诗:“老鸳独自空守望,只缘老鸳侍亲妈,空张望,莫惆怅,但愿人间暧洋洋。”
三年来,黄玉麟老人画了两三百个蛋壳画,在“蛋丸”之地自娱自乐,实现着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