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高晓笛将情感寓意于色墨之中


  人们说没有爱就没有艺术,这句话在著名工笔画家高晓笛的艺术世界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当你看到高晓笛笔下大自然,仿佛新鲜空气扑鼻而来,让人向往不已。红荷、粉荷、白荷不同地向人们展露出她隐藏的美丽娇容。不禁要引发人们对大自然的和谐精神产生向往和依爱。从她的画里,可以看出内心深处隐秘的激情和平淡中所蕴藏的热烈情感。她将情感与内心的抒写寓意于画面的色墨之中。
  
  对生活的激情决定了画面的温馨华丽
  
  绘画是高晓笛从小至今的爱好,是她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她成长在省文联大院,又直接受到文学家庭的影响与艺术熏陶,尤为庆幸的是得到朱佩君先生的直接教诲,绘画水平日益进步。尽管没有机会过接受高等教育,但经过长期刻苦自学,终于成为成都画院的专职画家。她生于诗文之家,禀赋颖异,虽然自幼失聪,失去语言交流能力,但是她的思维智慧和视觉能力反而更加敏锐,高晓笛三十多年是在“静下心来画画”的状态下成就了自己的艺术,成为近年来渐为大家熟知的一位很有成就的工笔花鸟画家、岩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cdN-Www.2586.wAng 著名评论家孙克评价说,高晓笛的工笔画,大胆的汲取了外来的造型和色彩语言,或者说有一种“中西融合”的倾向,不过这是自然需要的融合,比如那些玻璃器皿和布料的质感的画法,与比较传统的花叶的勾勒、渲染的方法很自然的运用在一幅画上,效果不错,看来技法的吸取运用,重要的在于精神内涵、以及画家个性追求的需要。在色彩上高晓笛也颇有个性,从画面上看,对生活的激情和活泼的个性决定了她的画面色彩缤纷丰富、温馨华丽,在多幅画面上是以从对比中取得平衡。她的画大多有感而发,是真情和激情推动着画笔,所以画面繁茂丰满而不琐碎,华美亮丽而不甜俗,格调甚高。“这些年来高晓笛的画越画越好,我对她的艺术前景充满信心。”
  
  工笔画有着新的美质
  
  中国画和人品的修养、画家的价值诉求关系非常密切。人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可助其画品提升。人的修养在不断进化着。艺术境界也会逐步产生变化。高晓笛以平常的心态,在平静中体验无处不在思考如何通过艺术激情表达价值诉求,由此,她对自然、水墨、技法、色彩的认识和理解也变得更含蓄、博大、沉静,也更富激情,作品洋溢着对自然的爱,处处流露对自然敬畏的心态。她的灵魂深处被大自然的竹木葱浓、鸟语花香所占据。所以,在她的作品深处,无不表达对自然的尊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亲人的关爱……著名版画家李焕民评价说,高晓笛长期漫游于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之间,探索中国工笔画如何与时代同步。具有诗人气质的高晓笛,在学习上从不“挑食”在创作上没有禁忌,她深知作品中的真、善、美是作者心灵的镜子,来不得半点虚假。她勇于打开自己的闸门,喷涌出斑润的色彩,这种内心情感的自然外露就是高晓笛的艺术风格。
  
  很多人误认为高晓笛的重彩工笔有油画的影子,其实是她在中国画探索中寻找到的一种新的美质。高晓笛由于对细节的关注,在追“似”与“真”的前提下,要求以可视可感的艺术语言表现对象的生命特质,创造出情景交融、意兴充实的诗意。
  
  画中弥漫爱心 热心公益事业
  
  高晓笛既是成都画院的专业画家,也是十艺善缘创始人之一,还是中国特奥会爱心大使。每年她都会参加很多公益活动,挤出创作之外时间通过书信和见面的形式帮助和鼓励爱好创作的残疾人朋友,有时总不想让人知道捐出一些作品去帮助困难的残疾人和一些失学的孩子。她的社会贡献和艺术成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肯定。
  
  高晓笛画中弥漫着的宁静与平和是自己内心对自然和生活珍爱的诉求, 她把艺术看做是“情感符号”的表现,将“情”融入笔墨,将水墨精神和生命的灵魂表达给受众。不论她的技法如何变化,她的工笔重彩画中却始终流溢出中国水墨精神,渗透东方诗情。她在绘画的实践中也从关注形式走向关注内心,在继承和创新中赋予了现代工墨重彩画新的生命力和时代精神。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