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壮锦》的献礼——“家园——黄格胜国画展”在京展出有感


黄格胜《壮锦》画卷(局部)。

  十八大闭幕之际,广西有一位画家怀着喜悦的心情,将自己在中国画领域近40余年探索与实践的艺术成果送往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一幅高2.4米,长37米,由28张八尺整宣组合而成的大气磅礴的画作,横跨中国美术馆中厅,从构思到创作完成耗时7个多月。
  
  壮锦 气势磅礴
  
  这幅大气画作的创作主题是山寨,把广西4个人口最多的民族——壮、瑶、侗、苗民居聚于一画,按4个民族的居住习惯行笔布局,通过山形地貌、民族建筑的变化融通,把山石、梯田、坡地、鼓楼、风雨桥及壮、苗、侗、瑶的民居特色融入笔端。
  
  作者将这幅画取名为《壮锦》,意即展现锦绣八桂。他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一首饱含各族人民喜悦心情的歌曲《壮锦献给毛主席》唱遍八桂大地,广西人民用最美丽珍贵的壮家织锦象征最美好的愿望与祝福。如今,自己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把《壮锦》献给十八大,用壮锦似的画幅表达自己对故乡、对伟大祖国的深情厚谊。
  
  这个人就是黄格胜,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广西艺术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cdn-WWW.2586.waNG黄格胜以“对景写生创作”而闻名。作为山水画家的黄格胜,热爱生他养他的桂北大地上的一草一木。这是他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自然造化的爱的一种浓厚感情的体现。
  
  家园 情感寄托
  
  黄格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山水风物一直怀着特别的情感,这种情感充盈着人类和自然之间与生俱来的依恋与默契。桂北大地上那古老的石桥木栈,错落的蔬瓜栅栏,别致的苗寨木楼,盘根错节的参天古树,依偎房前的草垛,江湾待渡的渔舟竹筏,鲜亮夺目的柿饼,日落而归的农民兄弟,甚至门前慵懒的老狗等等,都是黄格胜情感的寄托,精神的食粮。
  
  出于对生活的爱,对家乡浓厚的情感,黄格胜对下乡写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狂热渴望。寒来暑往,数十年如一日,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一有闲暇就扛起自己特别研制的折叠画桌,深入田间地头,挥笔讴歌八桂大地气韵生动的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创作 贴近民众
  
  长期以来,黄格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感,坚持“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漓江画派促进会成立8年来,在黄格胜的带领下,先后深入风生水起的北部湾,讴歌北部湾经济区大开放、大开发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深入融水苗族自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描述少数民族安乐祥和的动人情景;走进灌阳,走向全区各地,赞美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新景观、新风貌。
  
  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时,漓江画派画家们在黄格胜的带领下,奔赴百色、河池、桂林、崇左等革命老区的各个红色景点采风写生,以各具特色的艺术之笔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献上生日礼物,以全新的视角和载体记录广西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黄格胜的这种文化自觉,源于他对故土的眷恋、对人民的热爱,源于他对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强烈责任感。
  
  黄格胜善于创作巨幅作品,从200米长的《漓江百里图》,到28张八尺宣组合而成的《壮锦》,无不大气磅礴、厚朴雄浑。非长卷不足以骋其情,普通画幅已不足以承载他对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讴歌。黄格胜认为,要表现农民,表现农村,表现山里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就需要真正了解农民,带着感情去表现农民。为此,他经常进山写生,与农民同吃同住,与村民举杯畅饮。
  
  秀美神奇的桂林山水,不仅是黄格胜无尽的灵感源泉,同时赋予了他率真的性格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情感。他的作品注入了自己的灵魂、思想和情感,涌入了浓烈的广西民俗神韵。站在《壮锦》面前,能感觉到画面散发出的浓郁的田园风味和乡土气息;能感悟到令人为之动容的人文关怀,能感受到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苦涩和欢乐,顽强坚韧的生命力。
  
  洗礼 浴火重生
  
  创作《壮锦》,黄格胜经历了灵与肉的双重洗礼。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构思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十分把握,只是挖了一个很深的坑,还没想好怎么爬出来就跳了进去。在接下来的7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就在这个“坑”里苦苦摸索。年逾花甲的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体力和精力,常常为创作废寝忘食。有时把自己关在画室折腾半天,却难以启笔;有时一下笔便无法停下,弯腰驼背在巨大的画幅前挥毫泼墨、皴擦点染,忘了时间,忘了寝食……一天下来,患有腰疾的身体直不起来,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甚至让他患上了严重的头皮神经疼痛症。但强烈的使命感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让他经受住了这场严峻的考验,浴火重生。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史诗巨制,在他激情满怀的挥洒中诞生!
  
  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广西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速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肩负着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近年来,漓江画派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漓江画派晋京展”、“山与海漓江画派走进防城港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美丽融水·画家眼里的大苗山美术作品展”等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作为漓江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领军人物,黄格胜此次在中国美术馆的个人画展,必将把广西响亮的文化品牌——漓江画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向新的高度。(冯凤举)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