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而厚重的力量——— 秦伟宏和他的国画
1982年至1986年他在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我们是同班同学,港清和伟宏同宿舍。伟宏给人的印象是忠厚、勤奋、低调、少语、善于思考。我们在专业学习上交流颇深,你总能感到他蕴藏着某种能量,让人不可小窥。
这些年,伟宏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了。他兼任贵州日报美术专刊主编,除去他编辑的美术作品上万件外,他创作的美术作品和新闻漫画作品达700余件。他创作的画以及编发的画多次受到中宣部、省委宣传部、中国美协的奖励,这些作品还被全国50多家报刊刊载,有的发表编者按、有的撰文、有的转载共有300多件次,其中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华君武、丁聪、方成、韦启美等数十位著名画家欣然命笔为伟宏题词,给予很高评价,可谓硕果累累。
伟宏成为全国著名漫画家是名至实归的事情。同时他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画虎艺术家,这让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中华民族崇拜力量,崇拜英雄,崇拜智慧,老虎不仅是百兽之王,也是力量、英雄、智慧的象征与化身。民间视虎为神兽,把它的画挂在中堂上,借它的神勇以镇妖避邪,保佑平安,带来吉祥和好运。伟宏认为艺术应该融于百姓需求之中,所以他选择画虎。
要画好虎并不容易,有的画家画的虎,皮毛细腻逼真,绘画技巧娴熟,但怎么看都像圈养的宠物“猫”,缺少野性。全国画虎的艺术家很多,如何做到出类拔萃,这就需要独到的艺术视野和钻研精神。为此,伟宏没少钻研,收集了几十本有关虎的书和大量视频及图片。他不仅认真观察虎的外形,还仔细剖析虎的骨骼和肌肉,研究虎在动态与静态时的不同,甚至细微到虎在运动中斑纹随着肌肉骨骼的变化;虎发怒与平和、冬天与夏天皮毛的变化;虎在不同情况下产生的表情和形体语言等。这在他的画《叱咤雄风可王可霸》中就有生动表现。
伟宏说:“画虎要把虎的本性、个性画出来,不仅形似,更要神似。这个神,既有虎的神,又有画家的神,还有时代赋予的神。画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要追求神似就很难。”
为了达到更高目标,伟宏反复研究大师们的作品。他认为大艺术家画的是一种品格、知识、涵养的积淀。他研究大师们的优点,再去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表现自己要表现的东西。他理解徐悲鸿何香凝之所以要画虎画狮,是因为他们的笔墨倾注了爱国主义热情,把中国人民比喻为睡狮之觉醒,猛虎之雄伟,歌颂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精神,表达了画家对抗战胜利的渴望,他们笔下的动物寓合了自己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伟宏欣赏大师们的大智慧,大胸怀,希望透过自己的绘画风格,展现时代的精神。这种领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追求的高度。
京剧界有句行话叫“不疯魔不成活”,说的是对艺术的追求到达痴迷的境界,大艺术家往往都有癫狂的时候。伟宏画不出虎的表情时,就对着镜子做表情,把自己的手当成爪做各种动态表达情感。他深入画不下去了,就感到煎熬,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望。就把画挂在墙上,每天下班回家往沙发上一躺,两眼盯着画,反复地想啊想,突然想到什么,马上跳起来画上两笔,或改上几笔,每改对一处,就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狂喜。
这种钻研和痴迷精神,使得伟宏画的虎与众不同,或工或写,独具神韵。无论上山虎、下山虎,还是嬉戏玩耍,都有“虎虎生威”的霸气。即便是母虎温柔地舔着犊虎,也不失虎妈的王者之气。有的虎虽然闭着嘴,但很威严,它似乎在沉思,让人想到了“高瞻远瞩”、“智慧”等字眼。有的严阵以待,眼睛瞪得铜铃似的,用藐视的目光告诉对手,我是兽中之王战胜你小菜一碟。有的好像刚吃过猎物,正舔着嘴,却看着远方的目标,这种神态让人想到“再接再厉”这个成语。这些画不仅表现了虎的本性、个性和神态,也凸显了画家的情感与精神。这就是伟宏的虎被百姓喜爱的原因吧!
伟宏的兴趣广泛,他画的:飞鹰飞态各异、神气活现,尤显凶猛;舞女衣袂飘飘、体态轻盈,恍如嫦娥奔月;雄鸡栩栩如生,极为传神;鱼寥寥数笔,惟妙惟肖;雾中花朦胧欲醉,千姿百态;云中山水,极有立体感、层次感。他赋予作品生命和情感,用笔不拘一格,或雄浑豪放,或秀丽纤细,写意工笔交融运用,相得益彰。
我们赞叹伟宏的可贵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首先是具有一颗平淡之心。有的画家受利益驱动,很浮燥,只在乎自己的作品能卖多少钱,但伟宏更注重艺术质量,追求神似,可以用几年时间画一幅画,不求多,只求精和格调。他的目标是每画出一幅作品,能让人感到有点意思就算有所收获了,这种精神尤为难得。第二就是“挤牙膏”精神,伟宏尽量减少应酬,挤出时间画画。他静得下来,可以一两个月不出门,除了外出采风和上班外,其余时间都待在家里看书作画。
虽然在工作上和艺术创作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伟宏依旧低调,继续潜心钻研以期提高。“创作一幅好作品不是一朝一日能完成的。我把对生活的感悟,思想和感情都融在画里,就会得到一种满足。”说这话时,仿佛看到大学时的他,低调却蕴藏着能量,让人敬佩由衷。
伟宏每次来京开会都会到我们这儿小坐,他也经常把他编辑的报纸寄给我们欣赏,所以我们和伟宏都没感觉相距遥远。这么多年竟然不见他变老,艺术青春仍在,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了。
看了伟宏的作品心生感慨,遂成此文。
韦红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协会会员。
汪港清: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壁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壁画学会理事、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汪港清 韦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