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妙笔生——李明山水画赏析
和李明在一起的时候是轻松快乐的,他平和地讲述着他在绘画中的所思所想,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折射出一种无雕琢造作之气。李明先生崇尚自然天成,新疆大地的自然风光强烈地撞击着他的心灵深处,吸引着他竭心尽力地用他手中的画笔描绘着他眼中的蓝图。
李明的山水画独具风格,既重笔又重墨,且笔墨精到讲究,他喜欢古法用笔,注重线条的刚柔对比,注重点线画的穿插与回旋,力求达到和谐统一。CdN-WwW.2586.WANG在表现手法上,无处不见笔见墨,起有峰,转有波,收放自如,他作画落笔,力透纸背,画山能重、画水能轻、用线有力度,有弹性,给人松弛、虚灵、自由的美感。这是画家多年来重视用笔的“写意”性,注重“意象”营造,追求纯笔墨韵磨练出来的,由于注重用笔的中侧、逆、转、以及提按,顿和浓淡干湿,故写出来的点和写出来的线,可见艺墨韵律,趣味与质感,耐人寻味。
李明山水画的一个特点是以书法意境入画,他笔下流出的线条都是生机勃勃,极富动感。他的作品用笔多在着力与不着力之间,这不轻不重,恰到好处的用笔正是其情感的体现。欣赏他的山水画,笔触随意,灵动,远山起伏有势,疏离高低不同,所有物象不加修饰,全从心坎中流出,他画中的远山总是用转虚淡的线条写出,远处山石多有强烈的顿挫,转动处见筋骨,他笔下的物象简略而不单薄,平淡而不枯槁,是强烈的主观意学注释的结果,在她的作品中,既有似枯笔,淡墨轻松绘出的长线,又有手腕,手指绘出的活泼,灵动的短线,他的山水画创作不在如何讲物象表现贴近自然的后生态上着力,而致力于线性在运动中的一笔一墨的自然生发,长线、短线、干墨、湿墨、浓墨、单沟、复沟、线笔、洞笔、长点、短点、斜点在画作中随时可见,李明的绘画,用笔也更注重表现线条的“表情”潜力和他的个性。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韵”是中国艺术的生命所在,并随之更行,变换、调节,它是艺术精神的反映。李明先生把生活的感受体验提炼、升华为心灵的结晶,他笔下的“天山雪景”“沙漠骆驼”已不是原型的模仿或复制,更不是真实的还原,而是浓缩了笔法、墨法后的符号化表现,即是客观现象与主观把握结合的产物,又是现实世界与人心灵相融的结晶。一个优秀的国画家,不仅有高超的技术,还应具有各种丰厚的学养、人品、情操,这也正因李明能做到身心学养兼修并进所在,加之他的天智、悟性与勤奋,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画风,既涵盖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格局,又较好的完成的传统国画的现代转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画作。
看李明作画时一种享受,他的画作,令多少文人骚客为之赋诗、作词,单是看看李明的天山骏图就让人心醉不已。且看,烟烟雨蒙蒙雾笼山,如梦似幻莲蓬仙,莫笑如此寻常色,心中出处皆桃园。近景杂数入织,穿插有序,顾盼生情,借清风而舞,泽甘露而绿,生机勃发,姿态婀娜,画中灵动的笔墨营造出近乎与本然的空灵境界,显示着画家对自然的领悟与把握以及画家的学养与胸中的逸气,传达着大自然生命本真的意味,这是画家心中的山水,透过淋漓的墨水韵,我恍如坐在泉壑山谷间,倾听大自然神妙的呼吸,触摸轻松流动的云岗,仰观宇宙之浩淼,俯瞰山川之清风,更觉林木深深自有情,清泉潺潺自含韵。
和李明先生谈论创作感受,他认为,诗意是山水画的灵魂,诗意是山水趋向于山水画境,因为诗画一律从美学原则来论,就是表现与再现,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等有关艺术创作观念和形式语言矛盾等因素的和谐统一。多年来李明坚持业余时间深入生活,观察自然,提取造化神韵入画,善于创作大画,也精于尺尺山水小品,无论大画的厚重,恢宏,还是小品的明快、活淡,都充溢着画家的诗情、激情,都表现着画家豁达的胸襟和高远的志向。总之,李明绘画个性的形成,得益于他长期的写生,在他的山水画中,实现了物象向心象的转变,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画作只有具备“精”、“气”、“神”,才能获得一种永恒的生命活力,我想这就是李明山水画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