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本指的是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为原创之作。书史表明:书法的原创文本是开启和升华书法内涵的金钥匙。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诗帖》,分别被誉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皆是自撰诗文。原创文本充分调动了书写者的真挚情感,成就了传世经典。
一幅书法作品,由正文和款识组成。正文是作品的主体,首先要着力写好。为了使自己的书作在低水平的基础上有所增色,我经常自撰自书,以发挥文辞对艺术内涵的开掘作用;为展览提供作品,每次更都是自撰诗文。2010年底,石家庄市举办以“城镇建设三年大变样”为主题的书画展,我就中华大街“路上筑路”的浩大工程,写了一首打油诗:“空中走廊拔地起,昔日车塞今朝驰。cdn-WwW.2586.wAng天上彩虹招手笑,人间通途创奇迹。”由于是以肺腑之言,赞美宛若长虹的“桥路”,所以写起来很顺手,痛快淋漓,更被书友称赞为“浪漫飘逸”。自学书以来,我陆续出版了三本书法集,基本上是自创文本,系文与字“复合型”作品。如2007年印制的《书艺之歌》,是将自己的学书体悟凝炼成文,尔后再次创作,付诸翰墨。百幅作品在结集时依据短文和小诗表述的内容,分为“痴情翰墨”、“勤耕砚田”、“追寻雅趣”、“服务社会”四个部分,每幅独立成章,连起来又有内在逻辑,从认识到临帖、创作,对学书做了小结。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宪律作序曰:“这本书法集别于那些抄录唐诗宋词的集子。自撰自书,以书谈书,既有学术性文辞,又具欣赏性翰墨。”他还题词:“发之于心,流之于笔端,堪为心画。”
在书法作品的落款中,除了书写时间、地点、姓名外,我常加写款文。自创跋款,与正文浑然一体,有利于正文抒发感情,以及整幅作品谋篇布局。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刊发在今年5月21日的《中国书画报》上。文章总结了款文与正文或诠释、或补充、或说明、或概括等四种关系,并指出跋款可长可短,应依据正文需要,既要词脉相连文意畅达,又要恰到好处不显累赘。如有一次应约写《观沧海》榜书,虽遒劲有力,但显得单调。写成的作品为三个大字占四尺宣的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写自创跋款。落款长跋为“三国时,魏武帝东临碣石观沧海,歌以咏志;千年后,毛泽东主席吟浪淘沙,叹换了人间;海岸远眺,心旷神怡,奇思妙想,奔涌而至”三句小字。三句话围绕观沧海述说了古今典故和自己的体验。这样创作,既增强了布局美感,又引申了作品意境。再如为书友撰写联语“谦诚求艺偶有佳作自娱自乐,朴厚为人毫无心思争名争利”。联长字多,正文写成门字形,中间两块空白,于是右边写跋款“学书处世格言”。款文简约,从章法上与左边名款对称;从文意上讲,六个字概括正文,生画龙点睛之效。
几年来的书写实践,我体会到原创文本有三大好处:
其一,原创文本是用“心”书写、以情驱笔的前提。书法创作常识告诉我们,情感是书法艺术最活跃的因素,是创造艺术美的内在动力。自创诗文经过深思熟虑,发自肺腑,意从情生,笔随情走,从词章到线条都是用“心灵”写出来的。佳作缘有深情在,一个“情”字,使平日掌握的技法得以充分发挥,用笔畅达、结体多变、行气贯通、韵味醇厚。抄录他人之作,由于对诗文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情理解不深,所以,与个人的思绪外化之作无可比拟。原创文本为情绪的最佳反映和情感的最好表达,提供了极好的前提条件。
其二,原创文本是增加雅趣、提升书艺的手段。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求乐又求艺成为老年学书的目的。石家庄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每年举办两三次书画展,每展都要结合重大节日或时事确定一个主题,要求会员围绕主题自撰自书。通过自创诗文,对书艺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展览之外的作品,我也很注重原创,以增加雅致和意趣。有一次,邻居老张过生日,儿子拿来红纸求写贺词。我知老张七十大寿,在纸中间写一尺宽、三尺长草书“寿”字,寓意长寿;两边写“松龄今至七旬,寿山再添仨石”。老张全家非常欢喜,都说比常见的“长流水、不老松”新颖有趣,祝愿百岁,耐人品味。
其三,原创文本是书法作品走向社会、通向市场的桥梁。退休后学书,练了十几年,有了一定水平,但尚未具有收藏价值,所以,挂在画廊少有人问津。书法作品服务社会大多体现在赠送朋友、装饰美化环境上。因人因事的个性化创作,用于馈赠,倍受青睐。我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喜欢收集字画,知我小有名气,来函索字。我针对他经常走路锻炼身体,撰写了一首歌谣。正文是:“走路看高低,带包勿忘提。闲事不理会,切莫捡便宜。”款文为:“年逾八旬体力衰,遛玩当遵出门谣。”他复信说,收集书法百余幅,闲暇品读;唯独将我的作品裱后装框,悬挂中厅,并不是字写得多么好,而是对他具有提示作用。几年来,我售出十几幅作品,都是按照求字者的意愿,先撰稿、后书写,以应特殊需求。由此看来,原创文本为书法作品服务社会和通向市场架起了一道桥梁。
我们老年书法爱好者具有原创文本的优势。老年人涉世深、阅历广,几十年阅读吸纳、耳濡目染,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自撰自书,将真情实感注入字里行间,书法作品就会蕴含打动读者的艺术力量。在此愿与书友共勉:在读帖临池、娴熟技法的同时,勤学善思,原创文本,从而使自己的书法创作再上一层楼。(附图为李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