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写意山水画技法

\

\
 

  (1)高低变化
  
  山水画是表现自然面目的。在对大自然的山水进行透视研究时,首先要抓住物体的高低变化。这是初学构图的方法之一。创作时,近、中、远三层景物不能放在一条直线上,应体现出纵深感。树和石的组合,也要形成高低不平的错落感,使画面中的景物相映成趣。画同一排树时,同样要体现出高低变化,使画面不显呆板。
  
  (2)穿插布局
  
  穿插处理可以收到丰富画面的效果。树自身的枝干可以进行穿插描绘,树与石也可以相互穿插,形成前后、上下、左右不同形态的区别,如图一中树与石、房屋、船等的相互穿插。CDn-www.2586.wang
  
  (3)中国画传统的“三远”布局
  
  中国山水画中没有严格的焦点透视。在处理远近关系时,既可以按一般的视觉规定,照事物原貌作画;又可以根据意想,在更广阔的视域之外作画。北宋郭熙将山水画的布局概括为“三远”法:
  
  ①平远。这种布局是指视线处于平视状态,由近及远观察物体。此种状态下,观者立足点不高,所以视线也不太高。具体取舍办法有多取近而少取远和多取远而少取近两种。元朝倪云林多采用前者,画面概括,笔墨少而意境深。多取远而少取近的方法则可以给人以咫尺千里的感觉。
  
  ②深远。在山前观山后深处,峰峦层层叠叠、无穷无尽,令人遐思无限。黄宾虹有语道:“意远在能静,静深尤贵曲。咫尺万里遥,天游自绝俗。”由此可知,深远造景难度比较大,贵在一个“曲”字。
  
  ③高远。郭熙说:“自山前而仰山颠,谓之高远。”此法犹视线由下而上仰视山峰,有高山仰止的感觉。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