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锡强是当代书坛十分活跃的青年书法家之一。2004年,我与他一同求学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对其人其书有了具体、全面的了解。我心中的金锡强坚韧而执著,他那手清劲高洁的行草书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广泛好评。金锡强四体皆能,尤以行草书饮誉书坛,深得读者称许。近几年,金锡强在全国书法展上屡次获奖、入展,便是例证。
金锡强的作品是纯粹的、典雅的、有内涵的。不过,这样的陈述过于笼统,我们有必要深入他作品的内部,进行结构性的分析,如此,我们才能看到金锡强艺术的真相。他的行草书源于魏晋,深领“二王”书法之三昧,在感觉上、在内心中,完成了对行草书的形象建构,或内敛,或抒情,或森严,或灵动。可贵的是,金锡强没有固守一种风格,他觉得面对书法的眼光需要开阔、深远,应当多多探索。
我曾在浙江乐清金锡强的工作室里欣赏到他的一系列书法作品,有短篇,有长卷。短篇不显其简,长卷不厌其烦。他抄录的古典文学作品神圣、空灵,仿佛有天籁之音。一件件作品从我的眼前经过,我便想到了书法的美学问题。CDn-WWW.2586.Wang美在体验,其实,一个人的审美体验既是创造,也是沟通。明代王阳明所谈的“我的灵明”与“天地万物”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便是王阳明“吾心”与“大化”的“相值而相取”。金锡强内心有佛,生命的前方当然是“吾心”与“大化”的“相值而相取”。这也是书法家精神的高地。
金锡强的行楷书波澜不惊,张弛有度。相比较而言,他的行草书与当代书法的语言特点则更为接近,笔意飞扬,视觉冲击力明显。好在金锡强始终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他不喜欢大起大落,努力协调草法与笔墨的呼应,以近于保守的态度结束最后的每一笔。
前几年,我曾与金锡强在杭州有过短暂的接触,寒暄、问候也离不开书法。尽管是匆匆一见,但也感受到了他的踏实与坚韧。
美是需要发现的,最新出版的金锡强书法集是他近几年创作成果的小结。他在自己的书法艺术世界里任心驰骋,化笔为文,把一点一滴的人生体会写在宣纸上,神采俱见。有时,他还愿意在意趣活跃的形式上作文章,平衡,也有主次;内省,更尚表达。
年轻的金锡强因向往而突破,路途迢迢,当然会有新的气象。(金锡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会文书社社员、慕鸿书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