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吴雪的书法艺术

\
吴雪书作
\
吴雪书作
 

  案头手机响了,荧屏显示出“吴雪”的名字,我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接听起来。电话里他告诉我,想让我为他写篇评论文章。最熟悉的往往最陌生,文人生涯时有的这种感觉油然而生。因为三年前我曾为他写过评介文章,这些年,他的中国书协理事和安徽省书协副主席以及文联领导的职务没有变,他乐业、敬业、精业的事业心没有变,他热心公益事务的激情没有变,甚至年逾天命也未觉出其容颜消却几分青春的活力。可能是友人的频频交道容易忽略彼此的变化,待夜深定下神来思考如何下笔的时候,发现其人其艺都有了拾阶登高的变化。概而言之,至为重要的提高表现在三方面。
  
  其一,学识高了。近两年来,吴雪又过了一度“学生”的瘾,随南京艺术学院徐利明先生攻读完了书法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CDn-Www.2586.WaNg这一举动显示出他的“学人”品行。术业道上的人本来就是学无止境,到了一定年岁尚能择师求学,非独是知不足然后学,更是明了了方向做专攻而后的补学和博学。从各种书体的全面体验到书法史论的深刻认知,他进入了书法的高端境地,做着自我否定的心摹手追,同时,感悟着现当代新安先贤们至老还当“小学生”的快乐。
  
  其二,“人”高了。2010年,他受命赴任皖东滁州,步千年前的六一居士欧阳文忠公的后尘,当了一年“太守”,不过是副的。在滁任上,公务之余,独怜幽境,喜于琅琊山中、醉翁亭畔,得“自然英旨”,浸山水灵气,散诸怀抱,放逸性情,从生活到艺术,摆脱了种种尘俗的羁绊,人与艺同步活脱潇洒起来。尤其是将那“蔚然深秀”的山水林壑之美,引悟至书法创作中,确立起以“深秀”为其理想。古人论文艺受惠于自然馈赐的“真予”说,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其三,书艺高了。如果说,前两点对于吴雪提升和丰富艺术人生具有潜移默化之功,那么,其书法作品的升华,特别是笔墨发生的质变,才是落脚点。而今对他来说,公务身份的属性和独立的学科意识与书法所形成的关系,直接而密切。书法被他作为专攻术业,所表现出的“士志于道”的坚韧性、兼容并蓄的善学性、人文自觉的超越性,不再停于“好而能”者,而有了书法学科高层系统教育的支撑,亦不能再视他为“准专业的文人书家”。更主要的是,虽然表面上他依然忙碌无息时,其实艺术的心灵“虚静”了许多,这与在琅琊任上对自然清气的吮吸不无关系。确切地说,作品的出新而带来的审美丰富性,才是他通过“补血”所获得的“造血”功能和得自然之“真予”的实证。六一居士在文学上从容宽厚、直率自然的艺术个性,被他在书法中有机地吸纳了。
  
  吴雪在艺术创作上自觉追索“深秀”美学趣旨,使作品的“内美”品格升华,这成为圈内同道的共识。“深秀”之美在我国书法的美学范畴中,具有高标特立的表征,在形更在质,在体态更在笔墨,是虚和平淡、内蕴深邃的美,又是可以让观者于“外著”中感悟到的美。不论创作还是鉴赏,都需要审美主体修养所至。人能心室虚静,就会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宽广的接纳意识与扩大的包容雅量。近些年,吴雪君书法之变的慧根正在于此。
  
  去年春节前后,吴雪举办过两个小型展览。一是1月8日在滁州学院艺术展览中心举行的“墨舞雪飞”别滁主题展,荟萃了他在滁州工作一年多专书欧阳修赞颂滁州诗文的作品;二是春节期间在宣纸发源地泾县举办的“感恩宣纸故里”书法展,旨在向“宣纸”拜年。展品中,既有洋洋洒洒的长篇巨制,更有清新别致、各种款式的小品之作;既有气势恢弘的诸体榜书,又有雅静微妙的行、楷小字;再加上对宣纸各种品牌的试验性运用,呈现出视觉传达的多样丰富性。两个展览主题鲜明,是为政为艺之人的深情厚意,回报无别,唯以书艺。展品中的一副联语“人去山自绿,春归花更新”,全当书人的情智表白。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展览的作品诸体兼备,一改过去吴雪主要以行草面世的格局,但依然突现着其行草的优长性。其他书体示人多以理趣,而行草之作达于意趣横生、意气飞扬,可谓是他书艺质变的标志。在结字上于疏密、虚实、收放的营构中增添了几分奇趣,体端而实,和原样态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而笔墨、笔势与笔性上的变化尤为明显,确实今非昔比。吴雪或是经历了长期对笔法理趣精研探究的升华;或是对水墨审美文化做出新而广的认知而带来的顿悟;或是近些年有意识地对笔、墨、纸和水等工具材料的综合实践体验;或是其人的放达,作书情态放松,笔墨随之放逸……凡此种种,皆归于笔墨。正是通过对笔性的娴熟把握和自由运使,其作品中的笔墨线条筋劲而精、骨直而柔、色平而畅、气清而朗,从而使其笔势运动跌宕起伏、纵横捭阖,形式的意味和水墨特有的文化意蕴一体化地形成统一。
  
  刘艺先生评吴雪的书法曰:“吴雪先生的书法形质可用‘骨劲’二字概之。他的书法风神可用‘格高韵深’目之。”张学群先生引刘熙载“高韵深情,坚质浩气”语,看作是吴雪在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中不断精进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原委,得出“无须故作惊人语,写得性灵品自高”的结论。“骨劲”、“坚质”二词,形容吴雪书法的笔运线质和体态的端稳,乃恰如其分。“格高韵深”、“高韵深情”二语,如果说是对吴雪书法的称赞语,不如说是对他未来书艺发展的激励语。因为这般格调、这般境界,非书法表层所明显,而是指向人与艺内层深远处。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那样:“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能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同样应该成为书法家的艺术理想。好在吴雪目下的书法正是以此境界作为价值取向的。人们若能蓦然回首,在其书法中寻觅到“灯火阑珊处”的仙境,须当继续不断地做出“独上高楼”、“宽衣不悔”的努力。
  
  不过,无论如何,在短暂的三年里,吴雪的书法发生了质的飞跃,这是值得人们为之拊掌击节、啧啧称赞的。记得我当初撰文对他期盼道:“若能‘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东坡句),无疑又是一番好景象。”而今,苏大学士的诗句不正是他书法气象的最好注脚吗?(吴雪,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