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作 绢本设色,纵96.3厘米,横53.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山水画进入南宋以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江浙一带的地理环境给予画家的创作灵感与中原一带是大相异趣的。南宋山水画虽然仍延续了北宋时期表现山川之峻美和寄托自己的感受的传统,但是表现手法却发生了改变。在构图上开始追求简洁,如边角式构图;在技法上开拓了“水墨苍劲”、“水气淋漓”的一代新风。
《秋林放犊图》在构图上仍带有北宋遗风,即使已经有所简化。而图中内容,更容易令人联想起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只不过《秋林放犊图》的作者将视线从层峦危岩间收回至树林下、小溪旁;而占去画幅绝大面积的树林那夹叶式的描绘手法亦跟《溪山行旅图》如出一辙。但在构思立意上,此图却有自己的面貌,作者以诗意的手法表现出了“秋林放犊”的主题。
此图描绘了溪岸平坡间大树数株,红叶繁密,布满画面。地上的落叶稀疏,点出秋意。一牛犊于树下仰首长鸣,溪旁一牧童,弯着腰,用双手捧水玩耍。cdN-WWW.2586.WAng整个画面生活气息十分浓郁,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图景物刻画入微,树干、树叶均用双钩填色法,用笔粗壮劲健,树叶繁而不乱,密而不窒;远树用淡墨点画,疏疏落落、层次分明。画中主体牧童与牛犊更是以精致的笔调描绘得神情兼备。
细读此图,可以看出宋代画家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度关注与理解。他们笔下的山水千姿百态、各具神貌,四时景色各有情态——“斜风细雨”、“水天一色”、“疏林夕照”、“秋山萧寺”、“渔村小雪”、“秋林放犊”、“柳溪牧归”、“寒江独钓”、“仕女游春”等等,皆贮满了士大夫的人文理想和山林之趣。
本幅画中,在右方树干上有“李唐”二字款,明显是后人赘加。此图由《石渠宝笈初编》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