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偏重苏、黄的法帖(一)

  北宋黄山谷以诗擅名,为“江西派”开山。其诗以杜甫为宗,沉郁顿挫,醇厚简净。《郁孤台法帖》中,其所书杜诗,何尝不是苍茫老辣、跌宕起伏?我们是否可以说,他在向杜甫学诗的同时,也把杜诗的节奏成功地移植到了自己的书法之中呢?

 

\
 

  除苏、黄二人法书之外,《郁孤台法帖》还摹入了大量今天已经罕见的宋人法书。石延年书杜牧《题木兰庙》诗,纯用颜鲁公法,刚健雄强,苍劲浑厚,在宋人楷书中堪称不可多得。宋徽宗草书绝少传世,所见只有辽宁省博物馆藏草书《千字文》和上海博物馆藏团扇一件。而《郁孤台法帖》中所刻草书《千字文》十行(羼入黄山谷帖),恰可拿来比对,为我们深入探讨徽宗的草书提供了重要的实际参照。

  特别要提出的是,根据《郁孤台法帖》现存的内容,我们似乎不难揣测它的编辑意图,那就是聂子述试图以这部法帖来图解宋代以来的书法史。众所周知,书法在五代开始进入衰退期;直到宋初,这一段时间的书坛是非常寂寞的。“宋四家”崛起之前,墨迹流传至今者,不过周越、李建中辈之寥寥数行而已。cDN-wWW.2586.wANg即便如此,这一代书家的格调也为当时和后世所诟病。李建中固然能传古法,然东坡仍批评他“犹有唐以来衰陋之气”。在今天看来,这仍然是不刊之论。而周越,“宋四家”虽然最初无不取法于他,山谷寝馈尤深,但对他的俗媚之气,黄氏仍予以抨击:“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书法之妙。今来年老懒,作此书如老病人扶杖,随意倾倒,不复能工。顾异于今人书者,不纽提容之,强作态度耳。”(《书草老杜诗后与黄斌老》,《山谷题跋》卷七)同时代的朱长文对其书也有定位:“(越)草书精熟,博学有法度……虽未可以语妙,于能则优矣!”(《墨池编》卷三)如果说,李建中还有一些独立的作品可供品赏,那么周越除了一点题跋,竟然略无可观。对此,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中感慨道:“子发(周越字)书名冠宋初,流传照乘四明珠。寥寥跋尾谁能及,不是苏髯莫唤奴。”而我们在《郁孤台法帖》中,居然可以看到长达15行的李建中《宠书聿至帖》,珍贵可知。紧随其后的《面贺攀企帖》,下款为“越顿首”。根据字的风格和编辑意图,似乎可以认为该帖也是周越的作品。这一判断如果能够成立,那么,不论对于周越书法还是宋代书法史的研究,都将是一个推动。

  《郁孤台法帖》不仅搜罗宏富,而且摹刻精工,捶拓细致,微妙传神,可称“下真迹一等”,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郁孤台法帖》在文献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突出的。特别是东坡的诗文,不但与今本有文字异同,更有不少为今本所无。这些异文和佚文,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东坡的文学创作、更加深入地了解东坡的文学成就,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