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人间天堂 一路格桑
  我画藏族同胞,起始于2010年。那一年,我开始关注西藏,西藏的壮美让我迷醉。我感动于藏族同胞的虔诚和善良,感动于那世外桃源般的圣洁。我画画三十余年却没有画西藏,原因是西藏题材太“热”,有太多的人在画西藏。近两年我也想画一画藏族同胞,从中感受西藏之大美。藏族最精彩的是精神世界。藏族同胞美丽的服饰也令我着迷。从那时起,我改变了往年画皖东秀美一路的绘画风格,开始转向画藏族同胞的厚重和壮美。

\
 

  在创作《一路格桑花》(见图)前,我大量搜集西藏文化资料,了解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他们顶天立地的自信、任劳任怨的劳作深深感动了我。我感悟到,画西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本性和生命的尊严,呈现人的灵魂。西藏服饰特色不需要刻意强调,要强调的是藏族同胞给予我的灵魂深处的启示和净化。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西藏同胞的服装、饰物、图案等外部表现上,必然会阻挡我去发现生命内在的本质。这样的出发点要以真实作为坚实的支撑。在面对真实的时刻,我的想象力瞬间活跃起来。创作过程中,我努力发掘一张张真实的面孔背后蕴涵的一切,表现表象背后的意味。cDn-wWW.2586.WAnG

  画藏族同胞,中国古代肖像画给了我很多启示。那些作品描绘了一个个在历史的长河中真实存在过的生命。直到今天,我们还能通过这些肖像接近那个时代、那些人的灵魂。我在研究中发现,古代画家是通过描绘细节来体现人物精神的。在研究过程中,明代一位无名画家的《沈周像》、《罗应斗像》、《汪庆百像》给了我许多启示。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细心挖掘,都会发现无限的魅力。而藏族同胞的脸庞具有独特的魅力。这样便有了我“一路格桑花”系列组画的诞生。它们是我对现实真实事物的观察,也是对自己心灵的观照。画藏族同胞成了我向自己心灵深处探求的媒介。

  《一路格桑花》,画尊严,画阳光下的笑容,画他们自认为最漂亮的服饰,画健康向上的情绪……我舍弃了不和谐的色彩关系和饰物,努力体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人和自然的融合以及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创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西藏同胞是幸福的:他们有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天性,他们的内心佛光普照、圣洁无尘,他们对未来有纯粹、美好的向往。我认为,好作品应带给人们感动、安慰和心灵的净化;但首先被感动的,应该是画家自己。

  《一路格桑花》在技术层面上是中国画与西画的结合,强化笔墨,强调写意精神。“无笔无墨不画”,我一直坚守这条信念。我尽力强化笔墨的表现力,同时吸收西画的有益成分,注重素描的确切性和画面的明暗对比。我简化了对服饰细节的刻画,重点刻画人物的脸和手。其实,中国画也是注重肖形写实、讲究形神兼备的,同时还要把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和记忆倾注画中。我将西藏同胞的脸和手做了精雕细琢的描绘,在形的逼真中追求神的统驭,以形写神,以神驭形,在内涵、意趣、境界上下工夫。作品背景是峡谷和雪———海拔五千四百多米的山顶上的雪景。我把近处融化了的雪和山崖的阴影画成海浪的形式,寓意唐古拉山是由大海变迁而来。

  在《一路格桑花》的创作中,我强化中国画笔意,吸收西画色彩并营造一种大体块的黑、白、灰空间,注重节奏和韵味,尤其注重体现自己的个性。当然,由于中国画的功力还不够深厚,我现在的许多美好的想法还无法在笔下实现。我想在今后的不断实践中努力提高艺术技巧和品位,画出真正“给力”的作品。

  我是艺术的朝圣者,和藏族同胞的心灵是相通的,在艺术之路上永远虔诚、执著。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