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元的书法主要体现了一种灵动的笔墨,笔情墨趣被他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当然,那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感觉,清新而又隽永。他的书法创作虽得益于时代风尚的熏染,得益于他广泛地汲取艺术养分的努力,但是,他在利用与发挥这些资源的时候,都以自己的心性对其进行了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改造。所以,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不到流行的放荡,也看不到逞才使气的宣泄,而是一种很理性的表达。正是这种理性的表达,让他的作品拥有了相对独立于时风的个性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铁元的创作是多头并进的,而且都有不俗的表现,这也说明了他良好的艺术天赋。
铁元的铁线篆书曾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中夺得金奖。CdN-wwW.2586.wANg与很多写篆书的书家不同的是,铁元对篆字的理解和再创造都没有停留在“字”的层面上,而是从古文字中摄取符合当代审美的元素,并将金文、大篆、中山战国墓出土的错银文字以及一些新发现的民间文字的结构特点糅合在一起,并以小篆的线条来表达,故能一改传统篆书的中庸而得空灵之妙趣,又能与欣赏者的审美习惯拉开一定距离,产生一种“似曾相识”但又如“雾里看花”的奇特感受。修长的字形与劲挺的线条相得益彰,秀而不媚,恰到好处。
近来,铁元的创作精力主要放在楚篆体的创作上。这种篆书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被人们遗忘了,埋在了文化宝库的深处。这个充满楚文化神奇魅力的精灵,如今被书法家们一发掘出来,马上就得到了时代审美的青睐。它相对随意的结构造型、天真无邪的笔法线条,都比庙堂气十足的秦小篆要多几分烂漫和逸趣。铁元的创作充分地保持了这一书体“原生态”中野逸、神秘、灵动、超脱等原始基因,并与时代的审美趣味结合,故能挥运自如,而且充分地保持了清新儒雅的风格特色。他以特有的笔法,把“满面尘垢”的楚篆文字进行重塑。结体之活泼、用笔之灵动都保障了其作品的情趣,并将篆字本身所携带的神秘元素充分体现,而书写时着意追求的律动又增强了作品的节奏,使之不至于因点画的雷同而走向板滞。
铁元的隶书,简淡而平易。相对独特的行笔方式造就了相对独立的线性特征,而这“线性”就构成了通篇作品的气息。其隶书与他的楚篆创作如出一辙,都是用同一种语言讲述不同时代的故事。这也表明,铁元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因而能够出将入相,随意发挥。
古人云:“胸中有灵丹一粒,方能点化俗情,摆脱世故。”铁元的胸中是有“灵丹”的,这粒“灵丹”就是他对美的理解、对创造美的渴望。据此,他的创作便有了无限伸展的空间,艺术语言便能不断地深化,作品的品格便会不断地升华。
铁元还很年轻,正处于最富有创作激情而且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资源有很好的接受能力的时期。聪敏好学的他也一定会深化自己的创作,强化自己的个性风格,弃小巧而追大雅,弃程式而求真意,开辟出一片更加靓丽的天地、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园林。(吕铁元,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副主任、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沧州师范学院美术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