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书 纸本,纵25.2厘米,横36厘米,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米芾(1051-1107),原名黼,元祐六年(1091)以后改作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太原,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在宋神宗时以恩荫入仕,历任地方官,徽宗时入京为太常博士,后又任书画学博士,出知淮阳军(今江苏邳县),卒于任所。米芾天资聪慧,为人狂放,有“米颠”之称。能诗文,其文多奇险,不蹈前人轨迹;尤擅书画,其山水自成一家,树石作烟云掩映之状,世称“米家云山”,其书法传统功夫深厚,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又精于鉴赏,曾入宣和内府,遍观古人名迹。他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是后世文人效法的典范。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也最大。他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书法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工夫。这与他未曾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所藏前贤手迹有关。cDn-WWw.2586.waNG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对前人多有讥贬,苛刻求疵,失之偏颇。米芾传世墨迹颇多,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草书九帖》等,而翰札小品尤多。本版此次刊登的是《草书九帖》中的《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此帖米芾书于涟水军使任上,是他四十六七岁时的手迹,也是他为数不多的传世草书之一。此帖中,米芾前后共抄录诗文两次,中间加入一行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这可看出米芾对书法认真的态度。涟水时期,米芾勤于练习晋人草书,此帖与《焚香帖》、《草书论书帖》都是那时的作品。米芾此幅草书,可谓旧瓶装新酒,既遵循古人的圭臬,又参入了新的精神。
释文:中秋登海岱楼作 目穷淮海两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西轮 三四次写 间有一两字好 信书亦一难事 目穷淮海两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东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