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笔法工整精细 意韵清秀洒脱
  一般而言,书画活动能使人健康长寿。有人曾把明、清两代著名书画家和同时代高僧的平均寿命做了个对比,发现前者的平均寿命为79.6岁,后者则为67岁,由此证明书画活动比参禅更能让人长寿。不过,这也不尽然。历史上夭寿的画家屡见不鲜。对此,董其昌解释道:“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里,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至如刻画谨细,为造物役者,乃能损寿,盖无生机也。”此语是说,“以画为乐”的画家多长寿,而“为造物役”的画家往往夭寿。文人画家“以画为乐”,多长寿;而院体画家或职业画家往往“为造物役”,多夭寿。比如,作为院体画家的唐寅和仇英,均是寿不过花甲。然而,他们的老师周臣虽也是院体画家,似乎是个例外。据中国书画史学者推算,周臣约八十高寿,这在“人活七十古来稀”的明代可谓长寿之人。

\
 

  周臣认为自己读的书没有唐寅多,文化素养也没有唐寅高。然而,从我们现欣赏的周臣的《春泉小隐图》(见上图)来看,这应该是他的谦虚之词。cDN-WWW.2586.Wang周臣曾为声名后来居上、但又懒于应酬的唐寅代笔。老师为学生代笔,在中国绘画史上几乎是没有的。正是这种温和、豁达的品格,让周臣能够静下心来搞创作,从而达到了超脱自我的自由状态。创作的快乐让周臣达到了养生的目的,成为高寿的画家。他虽为院体画家,但又受文人画家的影响,其作品不同程度地带有文人画的气息,所以,也有人称周臣是非院派的“院派画家”。这幅《春泉小隐图》就明显带有文人画的一些气息。

  《春泉小隐图》为纸本设色,纵26.3厘米,横85.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画幅左下方款署“东村周臣为春泉裴君写意”,钤“静远斋”印。显然,此图是周臣为一位号“春泉”的裴姓文人所作的别号图。这种以别号为画名的作品在早期吴门画家的创作中十分多见,是他们热衷表现的绘画题材。画面右方,巨石突兀硬峭,古松弯曲苍翠,下荫草堂。草堂敞亮,陈设简单,只有一椅一案而已。一人正伏案假寐,以示“小隐”之意。他正是那位裴姓文人,是画面的主角。堂外垂柳掩映,其下一小童正在打扫庭院,并不时地回头张望堂内假寐之人。门前有一座弯弯的板桥,桥下流水潺潺。板桥对岸,山石重叠。画家用小桥流水的江南春景来喻示“春泉”,可谓匠心独运。画面左边,两棵树的枝叶随风舞动,与右边的松树、柳树相呼应,意趣盎然。远处青山连绵,平湖幽美,正是文人雅士隐居的好地方。

  周臣是一个既注重传统又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他在继承南宋院体画的基础上又大胆突破院体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面貌。在这幅《春泉小隐图》中,画家不仅将文人生活作为表现的主题,而且在继承院体画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文人画的笔墨情趣,使作品于工整精细的笔法中透出清秀洒脱的韵味。图中,远山以淡墨染成,近景以重墨皴出,既形成了对比,又取得了协调,别有情趣。全图布局简洁、紧凑、疏密有致,用笔精到,墨色富有变化。此图最能体现周臣艺术风格面貌的是山石的皴法。他采用李唐创立的斧劈皴法表现山石,用毛笔横扫,犹如巨斧劈出,劲健峭利,颇有力度。他通过适当的墨色晕染和多变的笔法表现山石的外轮廓,使其刚中带柔。

  由此可见,周臣并非是匠气十足的院体画家。他自称“但少唐生三千卷”,确实是自谦之词。周臣在《春泉小隐图》中所表现出的高超绘画技艺正验证了这一点。

  周臣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活动在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间。擅长山水画、人物画。初师陈暹,后上溯南宋诸家,尤倾心于李唐、马远等院体画家。作品章法严谨,用笔纯熟,格调既雄劲又秀美。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