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苍松龙蛇现富贵笔底出
  李鱓(1686-1762),工诗书,擅写意花鸟,兼能山水,风格独特,富有创造性,艺术成就较高,与金农齐名。

\
 

  李鱓的写意花鸟尤为出色,被认为是“扬州八怪”中成就最卓著的,得到很多画家的赞扬。李鱓年轻时,其文思、书画就已远近闻名,并于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时年26岁。其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客都门,献诗行在,被康熙皇帝看中,钦取为南书房行走。此待遇在当时是很高的,很多文人日夜思慕而不可得。康熙五十七年(1718),李鱓遭到一批摹古画师的极力排斥,因作画抗拒规定题材和体裁而被解职。被贬回乡里后,他往来于扬州、京城之间,或卖画,或与同道交流切磋,画艺日进,成为“扬州八怪”之一。好友郑板桥曾说他“才雄颇为世所忌,口虽赞叹心不然”。雍正八年(1730),45岁的李鱓获得了第二次进入宫廷的机会,并于乾隆三年(1738)在山东滕县任过知县,后遭罢官。我们欣赏的这幅《松树牡丹图》(见右图),就是他罢官归扬州以卖画为生时所绘制的一幅佳作。

  《松树牡丹图》为纸本,设色,纵160.2厘米,横91.1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cdn-www.2586.WAnG画面上,右下方用大笔触勾染出几块嶙峋之石,镇住全图的重心;石的缝隙间穿插有兰花、萱草和灵芝,精勾细描,姿态生动;石上方勾画的几枝红牡丹,在绿叶的衬托下偃仰有致,益显雍容富贵之态;石侧一株苍虬老松挺身直上,冲出画面之外,气势颇为雄壮;松干之上缠绕着赭色藤萝,松枝间则垂有紫藤花束,有“藤萝攀松,花发高枝”之意。此作构图极为讲究,设色淡雅明快。松身用粗笔以浓淡相间的墨色皴写描绘,用笔于苍劲、雄强中见放纵,勾、皴、刷、染相结合,使松身富有立体效果而不死板;松树的枝干以劲健之笔出之;松针则是中锋用笔,笔笔分明。技法方面,全图是在精细勾描与泼墨淋漓间,看似随意点染,但却不零乱,很有整体感。其线条粗细、刚柔相间,充分地表现出物体的生动情态。在用水方面,此画表现得更为精到,画面至今仍像刚画完一样湿润清新。此图是李鱓小写意画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体现了他以抒发性情为特色的画风。他以精练的笔墨抒发出内心郁积的情感,状物写心,兼而得之。本幅左侧有自识题诗一首,钤印两方。由题款可知,这是他66岁时所作。

  在清代“扬州八怪”中,有做过官的,但能以书画“供奉内廷数载”,在绘画上得到蒋廷锡真传,同时又受指画名家高其佩教诲,并且作品被清宫《石渠宝笈》收录的,李鱓可能是仅有的一位。在当时,李鱓的绘画声誉是极高的。然而,他虽然得到了两次进入宫廷的机会,却并不为讨统治者欢心而一味摹古、从事工整严谨的绘画,而是仍坚持自己的绘画理想,放笔写意。在绘画上,他是富有创造性的。他不但大大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领域,把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人们日常生活用品表现于画中,而且将不“入流”的动植物和难登大雅之堂的农家用具也摄入画中,如蚕、桑、破损的芭蕉扇之类。其画作题材之广泛远远超过前人。在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技巧上,李鱓亦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在辞别宫廷后,他努力学习石涛破笔泼墨的技法,所作酣畅淋漓、笔墨奔放、富有动感、独得天趣,充分表达出他的创作激情。同时,他还吸取了没骨花卉的表现方法,时有工细严谨、墨色淡雅、变化丰富、立体感强的作品。而且他经常能在作画时做到二者并用,作品自然浑融、灵活多变,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作为清代画坛开宗立派的人物,李鱓对后世影响甚大。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