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贞,字正斋,号青桥、蓼塘、东闵、闵騃子等,雍正八年(1730)生于江西、湖北交界的广济县武穴镇,乾隆五十三年(1788)留有其纪年作品——为紫笠山人作的《画册》,卒年不详,应在是年以后。闵贞擅山水、人物、花鸟等,人物画最具规模。他的从艺道路有点传奇色彩,如其友人汪启淑在《续印人传》中道:“贞生十二而丧父母。及长,痛不获养其亲,思绘形以奉之。由是,学绘事,追摹其父母像,效丁兰朝夕奉祀焉。”丁兰是汉代孝子,《二十四孝》中的“刻木事亲”就是讲他的故事。闵贞因孝而为艺,且接近痴迷,技艺精进。无师自通的闵贞在绘事上的突破得益于在景德镇督陶的唐英。cdN-wWW.2586.WanG唐英,东北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字浚公,一字叔子,晚号蜗寄老人。唐英曾两度在景德镇担任陶政官员,其在书画方面亦有造诣,并珍藏有历代名画。据《画林新咏》载:“(闵贞)少未有名,张画于肆,为唐蜗寄榷使所见知。招至幕府,得观所藏宋元名迹,画大进,遂以人物名家。尝为榷使写《审音鉴古录》。”
对闵贞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另一位人物是翁方纲。翁方纲祖籍福建,生于北京大兴。其家境贫寒,但天资极高,11岁考取秀才,14岁中举,19岁即成进士。多才多艺的他,精于书法、金石、诗文等。据传翁方纲因闵贞在人物画上的盛名,力邀其到京城为他绘《东坡先生像》,画成后对闵贞极为赞赏,在其《复初斋诗集》卷五十七题为《书画诗梦石研屏歌》中咏道:“我题书画诗梦石,五者定知孰后先。书中诗画石中梦,有若象数相滋然。……钱子(蘀石)罗生(聘)迭商榷,吮毫未敢瞫锦边。三湘老史闵騃子,一夕大叫狂非颠。空中噀墨洒虚壁,湿纸绀起饥蛟涎。至今装潢此帖背,霅帅恍惚神情牵!”别的画坛高手未敢动笔,闵贞却能大胆挥毫,一方面表现了其艺高胆大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为一流画家时存癫狂性格的特质;尤其是作草书、行书和写意画时,这种无羁绊的创作状态,是心手合一必备的条件。翁方纲的赏识和举荐,也成就了另一幅值得留于画史的人物肖像画;《画林新咏》有这样的记载:乾隆中,后藏班禅额尔德尼入觐,君(闵贞)以朝贵荐,奉诏为其图形,绝肖,赏赉甚渥。
据以上所述,闵贞人物画(肖像画)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追捧。把闵贞归类到扬州八怪,是从陈衡恪所著《中国绘画史》开始的。扬州八怪群体的书画风格是多样的,闵贞的书画取向与八怪之一的黄慎有相通之处。
未见有史料记载闵贞留下几篇诗文,作诗看来不是他的强项。书法方面的成就似又难以评价,因目前没有发现其独立成篇的书法作品存世,所见书法都是些字数不多的画幅题款,以草法为主,主要取法张旭、怀素,行笔流畅,顿挫有度,往往一笔而就,与画面用笔遥相呼应。偶有行草、行楷题款,似也根据画作的整体风格而定。蒋宝龄所著《墨林今话》道:“江右闵处士贞……笔墨超轶,各体无不工,然性僻傲,不轻为人作。”一是说明闵贞书法造诣较高,各体都能,笔者以为尤善草法;二是说明今日所见闵贞书画作品较少也是事出有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