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齐齐艺术网 >> 绘画 >> 书画解读 >> 正文
笔锋书带势国色墨飞馨
  江南多才子,而江浙一带更是俊彦无数。我们这里谈及的画作《牡丹竹石图》(见图)即为江南俊彦陈隺所作。陈隺与徐渭是同乡,又是徐渭很重要的一位启蒙老师,对徐渭产生过深刻影响。

\
 

  陈隺,生年不详,卒于1560年。字鸣埜,一字鸣轩,又字九皋,号海樵、海鹤,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好为古诗文、骚赋、词曲。书得晋人遗韵,长画舒展近黄山谷意。又好作水墨花草、竹石等。著有《海樵集》。传世作品有《牡丹图》、《牡丹竹石图》等。

  陈隺幼时即颖悟超群,年十余已好习古,置奇帙名帖于案头日夜诵览。其17岁袭祖荫得百户之职,但郁郁不得志并染奇疾,后弃官着山人服。可见,陈隺有一种厌官向隐求自适的陶潜式心向。他能效仿名家作诗词文赋和书画等,又时出己意,工赡绝伦。其真书得钟、王法,四五寸以上者亦能秀劲逼人;草宗怀素,枯硬疏宕,不事茂密;其水墨花草、竹石,皆能独出己意,最为超绝;山水殊率意草草,不及花竹成就高。陈隺当时是绍兴文坛盟主,声望颇高,与萧勉、朱公节、杨珂等交往甚密,为“越中十子”之一。徐渭十余岁拜陈隺为师学习戏曲、绘画,帮陈隺抻纸研墨做“书童”之类的活儿,朝夕相处,浸染不可谓不深。CDN-wWW.2586.WaNg故徐渭后来成为诗、文、书、画、戏曲等方面的大家,实有陈隺栽培之功。徐渭在《陈山人墓表》中对其颇为推崇,并在《书陈山人九皋氏三卉后》中云:“予见山人卉多矣,曩在日,遗予者不下十数纸,皆不及此三品之佳———滃然而云,莹然而雨,泫泫然而露也。”我们依记述判断,陈隺辞官着山人粗服后被人呼为“陈山人”。这个称呼在当时是很响亮与知名的。而酒酣挥毫、振髯掷笔之态下产生的作品注定属于写意乃至大写意一路。这无疑是弟子徐渭洒脱不羁做派的先导。故,言徐渭是大写意花卉的“开山鼻祖”并不完全准确。可惜,陈隺的作品传世太少,若有同文字记载一致者为佐证,或可重写画史。

  这里赏析的陈隺所画《牡丹竹石图》为纸本水墨,纵118.7厘米,横42.6厘米,上题七绝一首,款识为“丙辰冬暮,南明兄长先生一笑。越海樵陈隺”,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丙辰”为嘉靖三十五年(1556),离画家去世只有4年。此作采用上下、左右斜势错落布局,入画物象中心避开“米”字八个犯忌的位置,由于幅面较长而显得豁朗舒展,了无局促拥挤之弊。为避免单调和直白,画家双勾斜垂竹枝掩夹石头。为显示灵透高妙,画家绘漏眼玲珑的太湖石,含藏露、交互两种艺术手法。用笔上,花与叶和苔藓用点厾;枝干、叶脉、竹叶用中锋勾写;石头勾皴中、侧锋并用;牡丹花瓣的强调提醒勾点兼施。用墨上,画作以中墨为基调,以浓墨加深层次感,水分控制在干脆利落又不漫漶臃肿的火候,是在半湿半干的时候完成的;花、竹与石块结构做到胸有成竹,正侧、修短、交插、疏密、聚散、显隐等似随意出之而实则颇具匠心。

  其实,水墨画作为中国画一大表现形态,唐王维时便已盛行。其原用于山水画创作,之后的人物、花鸟都从中得到启发。徐熙落墨成格;梁楷、法常纵笔墨大写人物、鸟兽、芙蓉、松树等。元人更重以书法用笔作画。陈隺受到元、明乃至更早的文人画浸染是很自然的。文人画讲究风骨、气质、精神、意境、修养、个性及综合创作能力,这些陈隺都具备:墨牡丹不着脂粉而大有李唐鄙视俗艳之气节,竹石坚韧、野逸而饶有君子之态,题款更有“芳名独占万花先”的自信与勇气,诗、书都不俗。

  以水墨直接造型写物也是一种没骨法,且墨分五色这种“异想色彩”可替代各色。陈隺作墨牡丹即属此手法。而空勾竹子系唐后主李煜首创之法,之后用者不多见。但陈隺将之运用得更为自由、活泼、精妙。竹叶以虚为实,与石面灰黑色形成对比,别具特色,更突出了线条用笔之美。画中太湖石的奇峻剔透与勾皴点染均深得古意;花朵浓淡层次虽不算多,但笔墨挥运灵活,内外空间无一雷同,饶有生气逸势;竹石亦涂染得详略恰当,不以斑杂喧宾夺主,且竹之秀逸、石之坚劲与牡丹之柔润形成对比。从此画我们可以看出,陈隺是以形写神的高手。而徐渭的水墨花卉画法就是沿陈隺的路子而来,只不过更大胆、更痛快淋漓。
 

编辑:admin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